邛崃打造南丝路古镇群 构建四季多元全域旅游格局
邛崃文旅局副局长周杨接受媒体采访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 江俊 实习记者 刘雨 摄影 刘杰)10月29日报道 邛崃旅游发展将构建“一心两带三区五极”空间结构,即一个旅游支撑中心,临邛古城—文君故里;二带,大高南丝路山地文化旅游发展带和临夹南丝路水上文化旅游发展带;三区,西部生态旅游区、中部文化旅游区、东部农业旅游区;五极,即平乐镇,夹关镇,火井镇,大同乡,高何镇。
从事旅游工作13年的邛崃市文旅局副局长周杨,对邛崃旅游的发展构想早已胸有成竹,在接受本网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邛崃正重点围绕平落古镇·天台山景区打捆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南宝山生态旅游区建设和乡村酒店建设,依托“邛茶走廊”,做强做大邛茶产业,把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融入到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以“两山一镇一窑”为重点,建设四季多元的全域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实现邛崃旅游跨越发展。
关键词:规划
10年时间 构建四季多元的全域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记者:请您谈谈邛崃旅游未来的发展规划,究竟怎么做?目标是什么?
周杨:去年邛崃启动了《邛崃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015年-2025年)》工作,将构建邛崃市旅游发展的“一心两带三区五极”空间结构,即一个旅游支撑中心,临邛古城—文君故里;二带,大高南丝路山地文化旅游发展带和临夹南丝路水上文化旅游发展带;三区,西部生态旅游区、中部文化旅游区、东部农业旅游区;五极,即平乐镇,夹关镇,火井镇,大同乡,高何镇。
其中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的建设,是对邛崃未来产业发展最精准的定位。邛崃拥有良好的生态本底和厚重的南丝路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依托灾后重建,邛崃以建设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为契机,将能最大程度盘活全市丰富的旅游资源,促进生态、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实现一三互动促增收。
目前,邛崃正重点围绕平落古镇·天台山景区打捆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南宝山生态旅游区建设和乡村酒店建设,依托“邛茶走廊”,做强做大邛茶产业,把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融入到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以“两山一镇一窑”为重点,建设四季多元的全域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实现邛崃旅游跨越发展。
关键词:古镇群
整体打包打造“南丝路”旅欧品牌
记者:众所周知,邛崃目前有6大古镇名列天府古镇联盟,邛崃如何充分利用古镇群落优势资源,发展旅游?
周杨:近年来,随着丝路文化的日益提及,研究南丝路文化也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炙手可热的课题。去年7月,四川省旅游局正式确定了邛崃“南丝路首城”和平乐古镇“南丝路第一镇”的地位。在省旅游局的指导下,邛崃市将抢先注册“南方丝绸之路文化博物馆”商标,并将以平乐、夹关等镇为载体,启动南丝路古镇群打造工作,将南丝路的文化进一步挖掘与提升。
南方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作为南方丝绸之路西出成都第一站的邛崃,古称临邛,筑城置县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是巴蜀四大古城之一,四川省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的邛崃,物产丰饶,工商兴盛,素有“临邛自古称繁庶”“天府南来第一州”的美誉。
邛崃的商贸繁荣与古南方丝绸之路有着密不可分的紧密联系。从成都南下,到达“天府南来第一州”的邛崃,为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因邛崃在西汉时置临邛县,故这段称“临邛道”。临邛是西汉时西南的冶铁中心,其先进的铁器及盐为汉代商人南运的主要商品。唐宋时,临邛道一直为南下的主道,邛崃也是南丝路西南行第一大重镇。
邛崃是“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第一站,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开展区域合作,把地域优势、经济互补优势、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合作优势,共同打造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品牌显得尤为重要。
为整体包装打造“南丝路”旅游品牌,之前已开展了“南丝路浪漫之旅”自驾游活动、南丝路摄影展、“72小时免签”千名老外游南丝路等活动,收到良好效果。近几年来,邛崃主办的国际南丝绸之路文化旅游节暨文君文化旅游节、南方丝路与民族文化论坛也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下一步,将把南丝路活动的相关活动持续办下去,通过节庆活动,推广南方丝绸之路国际文化旅游品牌,提升旅游城市整体形象,促进丝路沿线城市旅游经济的跨越发展。
关键词:串珠 连线
古镇打造串珠成线 连线成片实现旅游全域化
记者:邛崃古镇众多,但相对分散,却各有特色。如何能将这些古镇资源整合起来,实现融合发展?
周杨:和平落古镇一样,如今邛崃的不少场镇也有了风景区的名字:道佐生态温泉小镇、夹关水寨茶乡风情小镇、红色旅游小镇……在景区化的名字之下,过去“千镇一面”的普通场镇,正在发生实质蜕变。
自启动“4 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以来,邛崃就引入了全新的发展理念——重建新区全域景区化,即依托邛崃市总体规划,邛崃西部单元规划为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这为邛崃的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支撑依据。将充分利用邛崃山水田园资源和良好的生态本底,串联重建新区镇乡安置点形成几条旅游环线。最终达到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提升重建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全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探索新的发展路径的目的。
如何实现旅游资源的整合?邛崃在产业规划上进行了破题,将以重建新区景区化理念和串珠成线、连线成片的思路实现旅游全域化,通过创建平落古镇—天台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酒村4A级旅游景区、开发南宝山山地户外探险运动基地等旅游项目;将道佐温泉、夹关水寨茶乡等资源有效串联融合,促进旅游产业连片发展、提质提效。打造“春游茶山、夏避暑热、秋赏彩林、冬沐温泉”,四季多元的全域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2015年邛崃市纳入成都市龙门山重点旅游项目 24个,完成投资7.2亿元,三产联动推进全域旅游建设,中国酒村二期田园迪斯尼开园并启动4A创建前期工作,夹关沫江山居乡村酒店一期试营业,临济沫江山居乡村酒店签约,大同珍稀林木生态园开园,南宝山羌族城堡酒店、高何镇天府红谷愿景馆呼之欲出,邛茶走廊嘉林农场、卧龙田园农场、夹关漂流项目等一批旅游项目试营业,有效丰富了邛崃市旅游产品。
关键词:文化
传承历史文化和城市记忆 构建四级新型城镇
记者:邛崃如何充分挖掘古镇文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行走?
周杨:在古镇保护与小城镇建设方面,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邛崃古镇资源富集,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众多具有鲜明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的古镇建筑群,这是邛崃历史传承和城市记忆。邛崃市历史文化名镇共有6个,其中,全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平乐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3个(临邛镇、火井镇、茶园乡),成都市市级历史文化名镇2个(大同乡、夹关镇,夹关镇于今年9月被命名为成都市历史文化名镇)。
近年来,邛崃坚持把历史文化古镇和小城镇作为全域旅游串点成线的重要载体,因势利导塑造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注重文化遗产挖掘和保护,推动了一批省、成都市级历史文化名镇的开发建设,平落的丝路文化、大同的儒家文化、茶园的川西文化都极具个性,邛窑遗址、邛崃石窟、竹麻号子、瓷胎竹编各有看点。
同时,邛崃市以构建“中心城市+重点镇+一般场镇+农村新型社区”梯次发展的四级新型城镇体系为目标,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编制了重建新区“6+3”镇乡场镇改造优化提升方案,在重建新区镇乡试点城镇居民和社会业主参与城镇改造的的可行方式,整合各类资源构建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探索运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推进小城镇建设新途径,并在全市进行了推广。
邛崃将抓住“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契机,以此次“天府古镇艺术节”在平落古镇举办为起点,大力推进该市文化旅游、古街古镇和一般场镇融合发展,全力推动天台山景区与平落古镇同步建设AAAAA级景区,加快邛窑遗址公园建设,重点推动“两山一镇一窑”文旅产业项目,加快全域产业融合、结构优化步伐,促进传统观光型旅游向休闲体验型旅游转型,打造优质文化旅游产业链和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真正留得住乡愁。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 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