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村政学院成立两周年 西部小城走出首个“村官学校”
成都村政学院正大门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洪浩 实习记者 刘雨 记者 江俊)11月30日报道 著名党建专家、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王长江教授,基层治理研究权威、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徐勇教授,知名制度反腐专家、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原副院长李永忠教授……11月21日,在成都村政学院举行的第三届村政论坛上,来自全国的60余位长期聚焦基层实践、关注农村发展改革的知名专家学者,齐聚都江堰,围绕“中国农村发展智库平台暨农村社区治理创新”进行深入的专题研讨。
如此顶级思想盛宴为何选择在都江堰?两岁的成都村政学院经历了怎样的成长历程?这个位于西部小城的“村官学校”有着怎样大大的梦想?
成都村政学院2014年换届后村(涉农社区)主任培训班学员在大邑县新源监狱接受警示教育
成长:沃土上诞生国内首个村政学院
实际上,村政论坛正是成都村政学院这个全国首个“村官学校”,汇集前沿村治思想和生动实践的年度盛会。连续三届论坛,从参会人员和规模和参与交流的思想规模都前所未有。
为何全国首个村政学院会在都江堰诞生?长期关注成都村政学院的成都市委党校刘益飞教授看来,这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成都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实验区,在统筹城乡、新农村建设、基层治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都江堰鹤鸣社区更是有着“全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第一村”的美誉。
都江堰基层各村、社区充分发挥“草根智慧”,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机制,如“村民议事会和监事会”的概念便率先从在都江堰提出,后来在各地广泛推广。
结合成都统筹城乡改革在都江堰市的实验,都江堰市委党校从2009年便开始尝试推出基层党建、基层治理等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受到关注和欢迎。
2013年11月11日,经成都市委组织部批准,成都村政学院正式成立,挂牌中共都江堰市委党校。而这也是全国首个以提升基层干部队伍素质,探索基层社会建设规律为目标,以“村治”为主要培训内容,面向全国乡镇、村(社区)党员干部、大学生村官,进行专业化、针对性培训的学院。
“我觉得这个学校不但填补了一个空白,而且是在社会治理能力的培训方面开创了一个新的篇章。”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王长江教授,如此评价成都村政学院的成立。
据悉,目前全国约有60余万个行政村,村(社区)干部超过120万人。仅成都市就有2745个行政村(涉农社区)、687个社区,换届前有村(社区)干部1.5万人。他们在基层承担了大量工作,但此前,却没有专门针对这一群体的培训机构和培训内容。
成都村政学院的成立,刚好覆盖了这一基层干部培训的“盲区”,开辟出一条基层干部培训常态化、正规化、系统化的新路子。
成都村政学院老师填宁夏自治区平罗县考察合作社发展情况
做广:培训辐射全国17个省市区
现在,成都各村、社区的干部们在工作中有什么疑问,往往会自然而然地登入村政学院同学群,和大家一起讨论、商量。大家在商讨时,都会不自觉地把村政学院说成“我们的学校”。
在国家行政学院社会与文化学部副主任马庆钰教授看来,这种学员“不自觉”间流露出的情感,正是村政学院短短两年里吸引全国各地村干部前来充电的原因之一。
成都村政学院创办至今,共开办了241个培训班,培训21067人,辐射四川省全部21个市州,全国17个省、市、区。其中成都市内49个培训班,7932人,约占37%;成都市外四川省内136个培训班,10469人,约占50%;四川省外56个培训班,2666人,约占13%。
“光有块牌子,没有思想底蕴和战略思维,村政学院就不可能走出成都,更不可能走向全国。”都江堰市委党校负责人介绍,村政学院一开始就走“专科、特色、开放、合力”的办学路子,结合成都市区域性改革实践经验以及历史文化积淀整体开发了党性教育、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基层治理和应急管理五大特色课程,形成“专科”培训优势,这些极接地气的内容受到各地基层一线干部的欢迎。
和村政学院一样,老师们步子也越迈越大。因为在村政学院讲统筹城乡、基层治理深受喜爱,学院邓蓉、邢永亮等教师不仅受邀到成都以外的地市州上课,邓蓉老师还受邀到拉萨、那曲、西安、咸阳、昆明等地讲课,还站上了国内著名的干部培训学校———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讲台。
目前成都村政学院正在形成一支多元化的师资队伍:成都村政学院自己培养的有本底、能形成比较优势的“土专家”;来自基层一线的有办法,接地气的优秀干部;学院面向全国特聘聚焦农村问题的具有大视野,接天线的“大专家”。海纳百川的师资队伍,为其后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做深:建成全国“村政”智库
从都江堰沃土中生长起来的村政学院,不断反哺着这片土地。一批批从村政学院走出的村官,结合所学,开启新的基层治理探索。
灌口街道柳河社区开创“三网联心”,“三级议事”、“四方共管”等形式,发挥社会组织在城市社区基层治理中的作用,进一步为基层治理探索出一条路径。向峨乡及棋盘村通过农村新型社区“产居一体”的基层治理模式,成功转型为“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胥家镇金胜社区“强化党的领导,夯实自治基础,突出多元支撑”的基层治理方式,通过发挥支部领导的核心作用,解决分级做的问题;发挥村委管理的基础作用,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发挥群众主体的关键作用,解决靠谁做的问题;发挥多元支撑的社会作用,解决不好做的问题;发挥依法自治的保障作用,解决规范做的问题。中兴镇九龙社区通过村规民约较好地处理了国家与集体、集体与个人邻里纠纷与遗留问题等关系,初步形成了“有事找法,有问题说理”的规矩氛围,成为了构建和谐社区的示范……
一个个基层生动的创新实践,又为村政学院的教学培训提供了充足的养料。
不过,目存高远的成都村政学院已经不仅定位于“村官学校”,而是成为国家“村政”智库。
在成都村政学院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块牌子——“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成都博士工作站”。这块牌子背后还有一个小故事。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徐勇教授,是国内基层治理研究权威专家,还是十六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讲解人之一。党校负责人辗转找到徐教授的电话,跟他取得联系,经过三番五次苦苦邀请,徐教授终于同意过来,但只上一堂课。没有想到徐教授到了村政学院,一番了解交流后,深受感动,不但多上了几节课,还挂了博士工作站牌,双方达成合作,将编写农村基层治理方面的教材。
除此之外,成都村政学院还与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合作编写农村基层党建方面的研讨式教材;与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原副院长李永忠、北京市法学会农村法治研究会会长佟丽华合作编写农村党风廉政和法治建设为主的教材。
村政学院在两年的办学过程中,本着立足成都、服务四川、辐射西部、影响全国的办学目标,总结经验、换挡升级,力争在未来3—5年内,成为继延安、井冈山之后又一个深具影响力的党性教育基地;为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学院提供统筹城乡、新农村建设改革创新现场教学;联手国家级智库建立乡村治理、基层党员队伍建设的数据平台,启动“村政”智库建设,真正担负起助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使命。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 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