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旅游模式 平乐将打造山水田园型国家级度假区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 刘雨 江俊)12月31日报道 记者获悉,为盘活平乐旅游资源,提高其产业结构定位提出指导性意见,同时为 “平乐.天台”5A总体规划和平乐镇总体规划的编制打下了坚实基础,邛崃市规划管理局于今日发布《平乐景区提升实施规划》。据了解,该提升规划是在成都市构建国际旅游目的地大背景下,在《龙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总体整合规划》的指导下,作为《邛崃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5-2025)》“1+N”规划体系的子规划之一。
亮点一:
有机串联景区 旅游交通系统全面提升
提升游客量,必然要提高交通承载力。根据规划意见,平落将通过建立便捷的对外交通系统,构建顺畅有序的内部交通网络。对外交通以构建“一主四辅“镇域游线网络,一主为镇域旅游环线,将各景区有机串联起来;四辅为秦汉驿道、滨江线,2条景区线路(芦沟竹海至金鸡谷、金华山旅游环线),见图1。
图1 镇域旅游对外交通系统图
镇区内部交通按照主干路、次干路、支路、阡陌路进行分级,对古镇景区内部的车流和人流进行有序的组织。规划形成了“一环六射”的路网格局。一环为镇域交通环线;六射为至邛崃市区的寿高路、至卧龙乡的土平路、至天台山镇的寿高路、至水口镇路、至火井镇路、至临济镇牛临夹路进行交通组织,见图2。
图2 镇区内外交通系统图
结合门户节点游客中心及服务点的布置设置5处游客服务停车场,在内部设置4处内部停车场,见图3。
图3 镇区停车场位置示意图
亮点二:
优化一江两堰生态环境 再造两岸盛景
白沫江、黄金堰、安乐堰构成的“一江分三水”格局是古镇最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体现了先民生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平乐古镇最核心的要素之一,也是创“5A”景区一级资源要素。
规划指出,白沫江通过改造景观环境、完善公共空间、提升交通等手段恢复白沫江两岸丰富多彩的滨水活动空间。分成三段,东段,恢复自然生态环境为主,中段以提升滨水活动空间为主,西段以增强两岸互动联系为主。通过岸线的改造,景观步道的完善,重要节点的优化提升,实现优化滨江景观,再现两岸盛景的目的,具体见图4。
图4 白沫江两岸打造效果示意图
安乐堰针对部分断流、污染严重、通达不畅、环境杂乱等问题,以恢复整体通水、两侧古建恢复、提升两侧院落空间为重要手段,展现两侧古镇生活的安逸乐活状态,见图5。
图5 安乐堰打造效果示意图
黄金堰通过两侧景观提升、兴乐桥头等重要地段的提升达到增加古镇活力的目的,见图6。
图6 黄金堰打造效果示意图
亮点三:
围绕“九古” 整体提升古镇核心区体验
通过对古镇九大核心资源的整合。一是:古巷、古坊、古宅、古戏台;二是古寺、古树;三是一江两桥古堰古树;四是古道;从空间上对古镇核心区进行系统的提升规划,具体见附图7。
图7 古镇核心规划示意图
重点对台子坝中心广场规划提升,提高生活环境、增加娱乐性、商业性生活设施、丰富空间体验,见图8。
图8 台子坝中心广场改造示意图
针对古街系统重点提升其业态,打造重要节点,如图9。
图9 工商所广场街道夜景示意图
对平乐现存古寺(如江西会馆、镇江庙、川王宫、古戏台、雷音寺、禹王庙等),以保护为主,进行谨慎修缮整治,如图10。
图10 古寺修缮示意图
亮点四:
全域景区综合打造 最大化旅游资源效益
该规划以古镇为核心,将构建全镇域游线网络,把花楸、芦沟、金鸡谷、齐口、金华山、骑龙山六大风景区有机串联起来,打造“1+6”旅游模式,实现平乐镇域内旅游资源效益最大化。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 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