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启动27个小游园微绿地建设 首批15个点位年底完成
当然,作为青羊城市主要扩展方向、未来产业主要承载空间的青羊新城片区,总体规划了13个建设点位,今年重点实施4个点位的景观打造。“27个小游园、微绿地在化中心城区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传承天府文化的青羊同时,更多强调城市居民的参与融合性,强调市民的认同感、归属感。”
模拟图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 覃霞)6月29日报道 今天,成都青羊区向外界发出别样的邀约——跟我到青羊的街头看一看,聆听古今对话,重塑街角新生。
总规划76278平方米 让市民慢下脚步
“少城片区,将重现清寂堂诗‘柳从黄瓦街头发,花向红墙巷口看’景象;金沙片区,比甲骨文还‘年长’的古蜀文字园,传承天府文化特有的青羊魅力;新城片区,重现花重锦官城的同时,与一代文豪东坡先生来一场跨越时空的诗词大会……”
在今天举行的青羊区小游园、微绿地新闻发布上,青羊区对外公布27个、总规划面积76278平方米的小游园、微绿地点位打造实施计划。
“以300米见绿、500米建园的绿地布局,为市民慢下脚步、静下心来,亲近自然、享受生活提供休闲宜居空间。”青羊区建设和交通局副局长蔡勇说,15个2017年度建设目标7月完成设计方案,9月动工,12月完工,项目责任主体、施工目标进度清晰排列。跨年启动项目确保2018年底全部建成。
模拟图
首批15个小游园、微绿地 个个有内涵
“15个小游园、微绿地打造,将采取一园一主题、一地一特色景观特色,提炼青羊典型文化符号,确保个个有惊喜、有内涵、有深度。”据介绍,结合15个小游园、微绿地所处的空间位置、文化特色和功能定位,落实青羊在“天府文化核心区”中的重要担当,以历史故事、民俗生活和现代创意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分片区确定项目打造的文化元素、功能主题和表现形式。
凸显青羊历史文化特色、彰显天府文化内涵,首批15个兼顾青羊文化特质的市民乐园格外引人关注。
“少城、太升片区6个点位定义为历史故事型绿地。”发布会上,项目相关负责人举例说,有着历史渊源的少城红墙巷景观,将在这次古今对话中重现“柳从黄瓦街头发,花向红墙巷口看”闺里风光;承载成都历史变迁的少城古城墙,将以空间整合、增花添彩、重塑记忆等手段重塑城墙记忆,唤醒城市新的春天。
在金沙片区,一个展现古蜀金沙文化的文字园也将清波路与蜀鑫路交叉口建成,“比甲骨文还古老、成熟的文字将在这里找到承载宣传空间,成为一个传承金沙文化、展现天府文化魅力、启迪未来的教育场所。”
当然,作为青羊城市主要扩展方向、未来产业主要承载空间的青羊新城片区,总体规划了13个建设点位,今年重点实施4个点位的景观打造。“在光华东三路与培风路的交叉口,设计有苏轼画像、苏轼诗词、苏轼雕塑以及诗词竹简、诗词表演广场。”蔡勇表示,在这里可以与一代文豪来一场跨越时空的诗词对决。在展示青羊新城特有的文化品质上,苏坡芙蓉园将完美呈现“花重锦官城”的效果。
27个点位 强调市民参与融入和认同
“作为一名老成都,能够在家门口附近重见花重锦官城的历史景象,这样安逸舒适的青羊谁不爱?”家住颐和京都小区的周阿姨得知家门口要建一个苏坡芙蓉园微绿地,格外开心,她告诉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既让杂乱对方的建筑垃圾场得到有序整治,也让片区景观品质再上一个台阶,看来宜居青羊真的不只是说说!”
更多新城居民,对于即将启动建设的苏坡诗词园充满了期待,“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传递,让新城人文品质有了质的提升。”
红墙园、少城强、古蜀文字园、金沙银杏园……除了对今年底完成的15个点位打造充满期待外,跨年底启动、2018年底完成的第二批12个点位有何创意构想,也让不少青羊百姓充满了期待。
“27个小游园、微绿地在化中心城区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传承天府文化的青羊同时,更多强调城市居民的参与融合性,强调市民的认同感、归属感。”青羊区方面表示,小游园、微绿地落实着重增加人民的参与性,“我们的设计方案不仅仅听取专家、设计人员的专业视角,更多还兼顾了居住周边市民、商家提出的一些好的理念和建议,并最终融合而成现在的初步设计方案。”
停车场变绿地,荒废的散状绿地升级景观带,街道通透了,环境变美了,老百姓出行方便了。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绿地布局,青羊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市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实现“路网与绿网”同步发展。“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有机融入‘城市慢行系统’,都将在这里找到注解。”
“重新塑造后的青羊景观带,又将成为一个爱上青羊的理由。”据介绍,目前,涉及少城、太升、金沙、苏坡等辖区的11个建设点位的方案设计已初步完成。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 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