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开学了,孩子厌学怎么办?医生建议这样做
红星新闻网(记者 李慧颖)2月11日报道 短暂的寒假假期很快就要过去,不少家长和孩子都收拾好书包,准备迎接开学。可也有部分孩子却在即将结束寒假之际,哭闹着不愿回到学校。父母想尽各种各种办法威逼利诱,都没法改变孩子不愿上学的念头。孩子这是怎么了?面对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呢?不少家长心中充满了各种疑惑。今天,红星新闻网采访了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主治医师周蝶,一起来听听她的答案和建议。
厌学现象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重大心理社会问题
厌学的定义,即对学习内容或过程在认知上表现出厌倦,在情绪上表现出消极情感,在行为上表现出矛盾、拒绝甚至逃避。
从具体表现上来看,厌学包括学业倦怠、学校恐惧、学校缺勤、拒绝上学行为等不同阶段。“学业倦怠”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课业负荷、升学或毕业压力以及其他心理因素,表现出筋疲力尽、对学业缺乏兴趣、情绪衰竭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状态。
当学生的倦怠感逐渐上升或泛化,这种倦怠可能演变为针对所有与学校相关的事物,即发展为“学校倦怠”。具体表现为对学校玩世不恭,对学业漠不关心,对自己感到不满,认为自己在学校里的表现大不如前。
继续往后发展为“学校恐惧”,对于即将在学校发生的事件(如考试、同学交往等)感到担忧和不安。当厌学进一步发展,则可能演变为“学校缺勤”。常见的表现为早晨起床困难总是迟到,到学校就出现头痛、肚子痛等,想方设法地请假回家。
最后学生将可能自发地“拒绝上学”,有些学生可能会恳求不要去学校,而有些学生则会在上学前表现出一系列问题性行为,如发脾气、躲藏、抵触、敌对、拒绝、逃避等,更严重的则是怕被送去学校,连房门都不愿意走出。
厌学需要找准原因
厌学,从心理学专业角度来看,不仅是问题,更是个信号。
对于有情绪问题及现实困难的孩子,不去学校可能是他的一种自我保护,家长应该及时抓住这种信号,思考孩子为什么厌学。
青春期孩子厌学,应该具体分析原因有哪些。
比如说:
1. 存在情绪问题的孩子,尤其是抑郁情绪,不去学校是意志活动减少、低动力的症状表现。
2. 学习和考试的压力,排名竞争的残酷,无法适应学校的管理制度,会产生厌学情绪。
3. 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内在动力缺失,把学习当成痛苦的事,产生厌学的心理。
4. 学习目标过高,与自我能力不匹配,因达不到目标而产生负面情绪,甚至自我否定,抵触学习。
5. 家长的要求过高,导致孩子害怕家人失望,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
6. 成绩下降或考试失误后不能被家长理解,甚至被说教、指责,自尊心受损,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7. 学校、老师教学方式的单一、枯燥,难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导致厌学。
8. 在学校有人际关系问题,与老师或同学发生冲突,孩子会通过不去学校来保护自己和回避问题。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家长应该怎么做?
第一,理解孩子的状态。跟孩子充分沟通,理解孩子目前面临的各种的压力和困难,支持、接纳,让孩子的负面情绪得到释放和宣泄。
第二,给予鼓励和认同。要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优点,真诚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不足之处表示理解和支持,帮助孩子完善自我身份的认同。
第三,学会给孩子减压。结合孩子的能力,对学习不提过高的要求,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在有限的休息时间,帮助孩子减压。同时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使他们能自主地区分轻重缓急,主次分明地安排自己的学习任务。
第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善于思考,而非被动接受知识,以此提升学习的效率。孩子在学习中有了成就感,就会有学下去的兴趣。
第五,帮助孩子应对困难。当孩子眼中已经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再告诉他要振作、不要逃避,大多是徒劳的。他更需要的是外界给予他理解、接纳和共情。和孩子沟通知道问题所在,才能真正着手,与孩子共同解决问题。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 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