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精品范例丨“廊桥”聚人气 “夜话”聚民心

2022-03-11 18:40:26  

为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质扩面、提档升级,2021年,成都市评选出11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精品范例,努力把中心(所、站)建设成为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培养时代新人和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第四十一期——新津区烽火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2019年8月,新津区烽火村启动文明实践站建设工作,以“文明烽火”为主题,整合现有资源,依托阵地建设、产业项目、各类组织,构建完善了1个实践站、12个实践点和12个实践岗的三级阵地体系。

实践站将文明实践和社区治理齐抓,盘活资源,发动群众,以“人”为核心,以“家”为目标,积极探索农村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方法路径,打造了“廊桥夜话”“七色童梦家园”“敞怀工作室”等实践品牌项目,常态开展“430课堂”“我们的节日”等活动,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了“互帮、互助、互学”的和谐氛围,凝聚了“文明烽火”的思想共识。

640

新津区烽火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制定“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评”流程,创新开展“廊桥夜话”活动,常态化宣讲理论、传播政策,听取建议、回应诉求,化解矛盾、树立新风,以“廊桥”凝心聚力,以“夜话”建设“文明烽火”。

因地制宜巧建阵地

讲理论、传思想

烽火村是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修建的新型社区,两村合并后集中居住,徽式民居以廊桥相连,廊桥是村民出行必经之路、休闲常聚之处。村委立足当地特色,逢周六、周日晚饭后进行“夜话”,使用大喇叭、村话筒、微信群等方式召集群众、走近群众,利用廊桥建设阵地,宣传政策服务、传播理论思想,向村民讲制度、传精神、赋能量,从菜肉涨价等身边事讲到乡村振兴、科教兴国等国家事,讲清产业、惠民、教育等政策、讲明艰苦奋斗等道理、讲透违法乱纪等利弊,目前已累计开展夜话52场,服务群众10000人次。

640 (1)

在廊桥,村民听懂听信,群众信心倍增。烽火村现已成为乡风淳、人心齐的文明村样板,获“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级最美宜居村庄”“四川省十大幸福美丽新村”“四川省百强名村”“成都市百佳示范社区”“成都市卫生村”等百余项荣誉。

善用夜话收集民意

知民想、解民忧

烽火村自两村散居到并村聚居,面临人心涣散、矛盾纠纷多的问题。村委利用廊桥夜话架起“桥梁”,依托志愿者,广泛动员村民走上廊桥,将村里的大小事务、各家矛盾敞开说。大到本村建设管理、资金使用、村规民约,小到村民房前屋后、生活习性、邻里关系等问题,都在廊桥夜话述说发声。

640 (2)

对于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一般通过村两委组织志愿者、群众成立的村理事会和老村长牵头成立的志愿纠纷调解工作室进行调解,通过谈心的方式,表达诉求、找准症结,解决问题。廊桥夜话成了村民交心室、群众心语坊,在有效调解下,烽火村90%以上矛盾纠纷和问题在镇村两级便得到了妥善解决。

分门别类确定主题

育新风、聚民心

“廊桥夜话”活动主要分“村请”“民愿”两类。“村请”主要是指由村两委定主题开办的活动,如开展理论宣讲、进行科技科普等。“民愿”则是由村民选择的主题。烽火村充分尊重村民意愿,以民为先,通过在廊桥设立“活动宣传栏”,提供近期热门话题简介,让居民用投票的形式选出当期活动主题。这类活动通常讲致富经验、讲没文化吃过的苦头、讲当兵的故事、讲养生的经验、讲二十四节气农耕文化的含义、讲老黄历(解放初期的故事、新津机场的故事等)、讲学习心得体会等。

640 (3)

“廊桥夜话”通过创新表演方式将传统的“摆故事”转变成“演故事”,将干瘪的讲述换成朗朗上口的快板、优雅动听的歌谣,让故事生动而富有活力。廊桥夜话自开办以来,共举办活动50余场,广泛激发了群众参与热情,提升了群众主人翁意识,推动形成向上向善向美文明乡风。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 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