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这项肝移植术式命名带有华西标签
红星新闻网(记者 李慧颖)3月15日报道 记者今日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获悉,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终身教授严律南指导下,华西医院肝脏外科杨家印/蒋利教授团队近期完成离体供肝减右后叶切除(eRPS)术,以此预防成人DCD肝移植术后大肝综合征。该术式研究以“Original Article”于2022年发表于欧洲器官移植协会官方杂志《Transplant International》,应主编和审稿人要求,文中将eRPS新术式命名为带有华西标签的“HuaXi(华西)-eRPS”术式。
大肝综合征(LFSS)是大体积供肝植入受者较小体腔内而发生的一种致死性并发症。近年来,随着肥胖症发病率增加,大体重供体在供体池中比例逐年增加。而目前国内外器官分配系统主要基于反映受体肝病严重程度的评分,并没有考虑供受体间的腹腔形态参数不匹配问题。因此,几乎各移植中心都会面临成人DCD肝移植中移植物与受体大小不匹配的问题(graft-recipient size mismatch),且这一问题的比例逐渐增加。
目前,成人肝移植术后LFSS的外科预防策略中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包括LFSS的术前预测公式不统一,绝大部分公式没有考虑供受体腹腔形态学参数及右侧肋骨对移植物的挤压;目前成人供肝裁剪方式主要以减左外叶或者左半肝为主,但其很可能不能获得满意效果,有学者也提出裁剪供肝的右半肝这种手术方式,然而裁剪右半肝可能存在因裁剪过度,以致左肝移植物体积不够,反而会增加受者术后发生小肝综合征(SFSS)的风险。SFSS是活体肝移植或劈裂式肝移植等部分肝移植中因移植物过小不能满足受者代谢需求,而在术后1周左右出现的持续胆汁淤积、高胆红素血症、凝血功能障碍、顽固性腹水及肝性脑病等的一种致死性并发症。因此直接裁剪占全肝体积约65%的右半肝,受体术后发生SFSS的风险较高,不便于推广。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预测LFSS的精细公式,绝大部分都是基于供受体的体重、体表面积或者标准肝体积等粗略指数而获得。尽管其获取方便、快捷,但完全没有考虑到右侧肋骨对移植物挤压的影响,因此其临床实际预测价值有待商榷,且不具有个体化术前预测的优势。该团队创新性提出GW/RAP(移植物重量与受体右侧前后径比值)联合GRWR(移植物与受体体重比)作为LFSS的预测公式,让参数测量不依赖于供体的影像学检查,保证了供体在器官维护过程中的安全性。
该团队完成全球首例离体减右后叶(eRPS)术后并于2021年1月发表于《Chinese Medical Journal》。在后续开展5例eRPS的基础上,团队在对成人LFSS外科预防策略流程进行总结的同时,并对eRPS手术流程进一步创新。团队基于大量腔镜肝切除的经验,创新性地提出手术入路,将腔镜肝切除中的“头侧入路”引入到离体供肝右后叶切除中。同时,团队通过病例积累发现传统的“冷断肝法”即钳夹法实施右后叶切除术,在受体开放血流后,供肝的断面出血较多。经借鉴腔镜肝切除中的“热断肝法”,采用CUSA 联合harmonic断肝并结合Aquamantys System对肝断面止血,可明显降低血流开放后的肝断面出血。
据文献检索,该新术式为以华西名字(HuaXi)命名的首个肝移植相关手术方式,也是首个以中国大陆医院或者个人命名的肝移植相关术式,此项新技术标志着华西医院肝移植术式原创性创新得到国内外肝移植领域权威专家的认可和肯定。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 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