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用数据赋能 打造新型养殖场景助农增收

2022-05-19 19:42:44  

红星新闻网(记者 李慧颖)5月19日报道 涉农贷款从养殖户发起申请,到银行完成尽职调查、审核,需要多久?在成都,最快一周可办妥。“方便,快捷!”农户们赞道。这样的便利得益于成都市公共数据运营服务平台通过数据服务,在养殖户授权下,支持四川联通打造的“智慧金农”平台实现全流程在线金融服务办理。过去一笔涉农贷款需要数周甚至数月,现在最快一周就能完成放款。

0519_1

数据为养殖户引来源头活水

据了解,在此之前,养殖户要向银行贷款,不仅很难贷到,即便成功,速度也非常慢,动辄一两月。

“长期以来,农村生产要素交易难、变现渠道难、融资难等问题始终是乡村产业发展中的痛点。”成都市大数据集团数据运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背后的原因不仅在于特殊的产权制度,农村缺乏必要的抵押物,还有信息不对称,现有的抵押贷款很难派上用场。

在现有产权制度下,多数银行的选择是信用贷。然而在传统条件下,由于养殖户的数据归属于不同主体、存在于不同机构,银行很难快速全面掌握他们的状况。

改变的契机,源自成都公共数据运营服务平台的不断完善。该平台已完成17个政务部门共109类,7499.8万条无条件开放数据接入;通过授权运营机制,完成40个政务部门共457类,约1.65亿条数据的按需供给,共计2.4亿条数据。

“有了这些数据,这些养殖户规模多大、历史多长、营收多少、利润如何等等情况,一目了然。” 该负责人介绍道,成都市公共数据运营服务平台通过向“智慧金农”平台提供企业经营类数据,司法奖惩、产业统计数据等,形成“养殖户档案”的融资档案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通过智能算法完成了这些数据的整理、分析,形成了各个养殖户的“画像”。有了农户数据支持,即可通过数字化审批完成对农户的授信。

0519_2

多方合力打破信息孤岛

信息化智能化的兴起非一朝一夕,问题是,为什么直到最近才引入农村金融系统?事实上,农业农村领域融资难问题由来已久,成因复杂,仅仅靠大数据智能化等技术手段,抑或是单纯依靠政府、银行或企业单方面,都是难以解决的。

出路何在?有专家指出,必须统筹技术创新与体制变革,整合政府、银行、企业、协会以及担保等多元主体,变信息孤岛为信息系统,变单兵突击为集团作战,汇聚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而成都市公共数据运营服务平台和“智慧金农”平台的联动,正是体现了这样一种理念。

据了解,四川联通打造“智慧金农”生态平台集合传感器、通信技术、大数据+AI、区块链、边缘云等现代科技采集养殖物信息,实现对养殖生产整个流程的信息采集、信息存储,信息共享,助力达成农业生产有效监管、生产数据资产化、数据资产准确可信的目标。

如今,金融机构业务人员只需一部手机,就可以对养猪场进行活体资产监管、环境监测和定制化告警推送。而养殖户则可以通过该平台24小时对牲畜身体状况及居住环境进行监控和预警,有效降低了牲畜病死率,节省了人工和管理成本,实现了精细化、智能化的科学养殖。

“在形成可信的生产数据资产化后可作为信贷抵押物有力依据,‘智慧金农’平台通过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合作,形成对养殖户、养殖企业的全流程供应链金融服务。”成都市大数据集团数据运营部相关负责人分析道,利用成都市公共数据运营平台的数据服务,协助金融机构在服务过程中实现线上业务流程数字化,实现数字化风控,提升办理、贷后管理效率。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 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