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盲人作家陈光炅:《马拉喀什条约》生效 期待出现更多的作家

2022-05-23 18:04:00  

红星新闻网(记者 宋雅婷 古单宇)5月23日报道  2022年5月5日,《关于为盲人、视力障碍者或其他印刷品阅读障碍者获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马拉喀什条约》(简称《马拉喀什条约》)在中国正式生效。

什么是《马拉喀什条约》?

《马拉喀什条约》是一个为方便盲人、视力障碍者或其他印刷品阅读障碍者而制定的国际条约,于2013年6月28日在摩洛哥马拉喀什通过。它为视力障碍者规定了一系列著作权的例外与限制措施,以便于制作、发行、进出口无障碍格式版作品。

今年48岁的陈光炅是一名视障人士,也是一位作家。得知此消息后,陈光炅很是振奋。“《马拉喀什条约》的正式生效,对我个人来说是一个非常振奋的消息,对于视障人群和阅读障碍人群来说,《马拉喀什条约》的生效,意味着可以获取到更多类型的书籍,学到更多的知识,对喜欢文学、喜欢创作的视障人士来说,未来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从色彩斑斓到黑白世界

文学创作点亮了他的心灵

陈光炅并不是天生的视障人士,从色彩斑斓的世界跌落到黑白世界,陈光炅低迷了很长一段时间,似乎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能做了。“一次偶然的机会,市残联的工作人员告诉我,盲人也可以继续使用电脑,想到可以继续用电脑,不会和社会脱节,我就去报名学习了电脑和按摩。”陈光炅告诉记者,在那个年代,视障人士要去工作,多数只能从事按摩工作,在学完电脑和按摩后,陈光炅去到了广州,成为了一名盲人按摩师。

但其实,陈光炅感觉自己不适合这份工作。“你文笔不错,你可以去尝试写作啊。”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的一句话,让陈光炅一下子“醒悟”了过来。“就是好像有一种灵感,突然被击中了,我的确喜欢看书,也喜欢用文字记录自己的心情。”在失明之前,受到爸爸的影响,陈光炅从小就喜欢看书和买书。“我开始尝试记录自己的心情,在工作了两年后,我回到成都,开始尝试文学创作。”截止目前,他连载完结了四本网络小说,出版了两本实体书,并多次获奖。

在陈光炅的书房里,有一张很大的书桌和书架,占据了书房大半部分的位置。书桌上有两台电脑显示屏,显示屏上挂着耳机,旁边还有好几个音箱。在显示屏背后,放着一排书,包括陈光炅自己的两本实体书《黑暗马拉松》和《心路集》。“我写作都是在这里,没用显示屏,主要是靠听语音,在键盘上边打字,语音会读出来。”陈光炅介绍,他的第一本小说,是以自己为原型,在按摩店工作时候,他记录了很多残障朋友的故事,每次写一个章节的时候,他都会哭一场。“其实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不小说写的不好,但是我把这个故事讲了出来,有了开始,我觉得自己是可以有能力去继续从事文学创作这个工作。”

想看更多无障碍格式版作品

期待出现更多的作家

2017年,陈光炅开始跑马拉松。从初次参加成都马拉松比赛开始,陈光炅已经跑过了三十多场马拉松。在陈光炅家里的墙上,挂满了他的奖牌。

跑步让陈光炅有了新的创作灵感,他想记录下自己跑步的感受。“当时有本小说很出名,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也是写跑步,我就想了解下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内容。”然而,要获取这本书的内容,却花了陈光炅很多“功夫”。“当时就在网上去搜有声读物,但搜出来应该是盗版,所有的章节都是乱的,前后不连贯,看完一本书,觉得完全理解不到作家想表达的东西。”陈光炅告诉记者,视障人士要获取一些文学书籍,渠道较少。“盲文书的类型不多,比如想看一些名著,或者国内外的文学书籍,这些书都很少。”2018年,陈光炅第一次在网上了解到了《马拉喀什条约》。“当时还觉得这个距离我很远,但是已经有了期待,因为这个条约就是说提供给盲人或者有阅读障碍的人一些阅读便利。”

记者了解到,对于盲人、视力障碍人群或阅读障碍人群来说,欣赏作品和接受教育的最有效方式是将作品制作成盲文版、大字号版、有声读物或电子版等无障碍格式。但是,大字图书、有声书、电子书、无障碍电影等新技术下的无障碍格式版本,普遍受到各国现行版权法的制约。《马拉喀什条约》要求,各缔约方必须在国内著作权法中对著作权人的复制权、发行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等专有权利进行限制,以便专门为阅读障碍者提供服务的机构能够在不经过著作权人许可,也不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的情况下,将作品制作成无障碍格式的版本,向阅读障碍者提供。

陈光炅告诉记者,他期待有更多的书籍、有声读物、无障碍的影视作品,让盲人、视力障碍人群和阅读障碍人群,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和艺术内涵。“对于盲人来讲,可能以后从事工作的选择面也会更广,可以学到更多知识。比如说喜欢文学的,他们的创作前景这条路也会更广阔一些,或许会出现更多的作家。”

为需求者提供更多文化服务

能有效保障相关权益

在成都市政协委员、民盟成都市委会法治工委副主任、民盟武侯总支委员、四川蓉城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王劲夫律师看来,中国在《马拉喀什条约》生效之前,已有条款规定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该条款不算完善,不能充分满足庞大的阅读障碍者的需求。”王劲夫解释,《马拉喀什条约》与我国2020年以前著作权法有几大区别:

一是缔约方允许制作和提供的无障碍作品类型更加丰富;

二是受益人范围更广泛,包含视觉缺陷者和因为身体残障而无法正常阅读的人士;

三是强制性要求缔约方必须对复制权、发行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这三种权利规定限制和例外,同时还允许表演权规定限制和例外。在旧版《著作权法》中盲文图书是不经著作权人许可进行无障碍改编的唯一合法形式,难以完全满足阅读障碍者的需求,而《马拉喀什条约》生效后,在符合相关条件的前提下,允许被授权实体在未经版权权利人授权的情况下制作作品的无障碍格式,方便阅读障碍者满足更多层次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6月,新《著作权法》正式生效,原先所允许的“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被改为“以阅读障碍者能够感知的无障碍方式向其提供已经发表的作品”,从而大大拓展了权利限制的范围。“这一修改的主要目的也是在于为我国批准《马拉喀什条约》做准备。”王劲夫说,此外,旧版本《著作权法》只允许“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也就是仅对复制权和发行权规定限制;而修改后的《著作权法》则使用了“向其(阅读障碍者)提供已经发表的作品”的用语。此处的“提供”显然含义较广,并不限于发行和信息网络传播。这就意味着修改后《著作权法》上述条款中的“提供”一词,可以被解释为允许在视障者聚集的康复或疗养机构,不经权利人许可,就可由演员向其表演作品,或者通过机械装置向其播放作品。将本条中作品的范围解释为包括视听作品的情况下,“提供”还可以包括放映行为。

王劲夫告诉记者,《马拉喀什条约》落地生效,不仅是呼应全国人大为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的前奏曲,更重要地是它将为满足阅读障碍者特别是盲人群体的阅读需求,提升盲人群体的教育质量和文化素质,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发挥有力的推动作用,让更多的阅读障碍者能够与平常人一样,欣赏到各种作品,能够接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 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