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文明新发现”系列考察活动启程 首站走进宝墩遗址
红星新闻网(记者 但唐文)6月11日报道 6月11日是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日,“古蜀文明新发现”系列考察活动正式启动,考察活动首站走进位于新津的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宝墩遗址考古工作站。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成都市历史学会、成都古都学会联合主办。“古蜀文明新发现”系列考察活动还将走进三星堆遗址考古现场,新都马家战国木椁墓考古现场,彭州市竹瓦街遗址考古现场,汉代新都城考古现场,通过一系列考察活动逐步还原古蜀文明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
“探源工程”发现4500年前276万平方米宝墩古城
前来考察的专家学者参观了宝墩古城遗址和“天府之根——宝墩遗址与宝墩文化展”,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宝墩遗址考古工作站站长唐淼介绍了宝墩古城遗址的一系列考古成果。
宝墩古城遗址是成都平原发现年代最早、面积最大的史前城址。1995年底,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第一次正式调查试掘新津宝墩古城遗址。1996年宝墩古城遗址考古发掘正式展开,将宝墩古城遗址的年代上限推定在距今4500年左右,并将这类遗存命名为“宝墩文化”。
2009年,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子项目,宝墩古城遗址考古工作重启并持续至今。考古学家目前所了解的宝墩古城由内、外双重城墙构成,内城圈平面呈长方形,方向约为北偏东45度,是龙山时期晚期四大古城之一。
近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加强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坚持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密切考古学和历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联合攻关。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支持下,陆续发现了内城中部鼓墩子大型建筑群、居住区、墓地、手工业区等古代遗存;初步还原了宝墩文化时期聚落(村落)结构,解读了宝墩时期稻—粟兼种、家猪饲养得生业模式,探索了宝墩古城得发展变迁与衰落的过程;针对宝墩文化来源,宝墩时期人地关系、生业形态、聚落变迁,宝墩文化时期社会复杂化进程、长江上游文明进程等重大题进行了系统性探索与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2020年度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发现了宝墩时期水稻田遗迹,这是成都平原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水稻田,同时,这也是长江上游首次发现4500年前的水稻田遗迹。对了解成都平原史前水稻种植史、长江上游稻作农业的起源具有重大意义。
2022年1月21日,宝墩遗址考古工作站正式启用,包括宝墩遗址展馆、学术交流中心、后勤区、科研工作区、田野考古智能工作平台五个部分,是集宝墩文化展示、宝墩文化研究、学术交流、出土文物整理修复、考古人员食宿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考古工作站。展现三代人考古成果的“天府之根——宝墩遗址与宝墩文化展”也于当天开展。
专家热议:宝墩古城已经进入早期国家形态
“宝墩古城是了长江上游最早的城、长江上游最早的水稻田的发现地,对于研究长江上游的城市史、稻作文明史乃至农业起源具有重要意义。”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所长、成都市历史学会会长、成都古都学会会长何一民说,“宝墩古城遗址的发现填补了长江上游地区龙山时期城址的空白,构建了古蜀文明起源的篇章,为寻找三星堆文化的来源提供了一把钥匙,为完善古蜀文明发展脉络提供了基础性支撑。
“成都考古人将立足中华文明起源发展、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广阔视野,不断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围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大项目,集中力量攻关西南地区人类起源、长江上游社会复杂化进程和文明化进程等历史问题,力争取得新的重要突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颜劲松说。
“中国是稻作文明的发源地,长江中下游5300年前的良渚古城发现了稻田,长江上游4500年前的宝墩古城也发现了稻田,说明早在4500多年前,稻作文化已经由长江中下游传播到了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长江下游和上游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华早期文明有强烈的互动性。中华文明5000年,从良渚一直延续到长江上游。多元一体的文明基因在长江流域交映生辉。”成都市委党校副校长王苹教授说。
“宝墩古城这样的大型工程,展现了城市文明之光。想象一下,276万平方米的宝墩古城,需要多少人相互协作才能建成!从建造宝墩古城这样一座双重城市,所需要的组织协调能力、大型分工能力,可见当时古蜀已经进入国家形态,文明之光已经照亮成都平原。”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鲍成志教授说,“宝墩古城遗址是成都平原城市文明、稻作文明的起源地,是成都平原迈进文明门槛和长江上游文明起源的重要见证。”
“宝墩古城在成都平原耸立起来,用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如生产力得到发展,人口大力增加,阶级分化等,探源工程冲破冶金术、文字和城市这所谓的‘文明三要素’的桎梏,根据中国已经掌握的材料,兼顾其他古老文明的特点,提出了判断进入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即: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化不断加剧,出现阶级;权力不断强化,出现王权和国家。以国家的出现作为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依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供的智慧,我们能够看到,宝墩古城已经进入早期国家形态。”成都现当代城市美学研究院院长李杰研究员说。(图片由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提供)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 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