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个案例、127个落地应用地址 成都场景案例地图发布
红星新闻网(记者 李慧颖)6月15日报道 当前,成都正着眼“筑景成势营城聚人”,加快构建美好生活、智能生产、宜居生态、智慧治理城市场景体系,高质量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强化示范引领,加快推动四大城市场景体系构建,6月15日“数字赋能智慧蓉城”城市机会清单发布对接会上,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指导、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编制的《场景营城 成都创新实践案例集》(以下简称《案例集》)和《场景营城创新地图》(以下简称《场景地图》)正式发布。
提炼78个案例经验做法
为场景营城新实践提供借鉴
场景作为城市空间功能的重要载体,是城市资源要素有效汇聚、协同作用、价值创造的系统集成。场景营城是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路径设计,是构建公园城市的制度安排,其落脚点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案例集》从2020-2021年度立项支持的应用场景示范区、示范应用场景、创新应用实验室、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中,优选、收录了四大类型共78个案例,从技术创新、场景创新、市场潜力、带动效应、推广价值等维度,总结提炼经验做法。
与之配套,《场景地图》直观展示了2020-2021年度立项支持的全部127个场景案例的落地应用地址,四大类型场景案例在成都23个区(市)县的分布态势一目了然。
市新经济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案例集》和《场景地图》是第一套较为系统地总结提炼成都场景营城创新实践案例经验的载体,其内容是对成都场景营城工作阶段性成效的一次集中展示。“希望通过发布《案例集》和《场景地图》,对广大新经济企业、职能部门等场景营城有关各方提供参考借鉴。”
城市场景化、场景项目化
构建四大城市场景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案例集》按照美好生活、智能生产、宜居生态、智慧治理等场景营城四大城市场景体系的10余个细分领域对78个案例做了归类。这套分类体系贯彻了《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以场景营城助推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
事实上,场景创新的理念和实践在成都经历了数年的演进。成都的场景源起新经济,2017年最早提出“七大应用场景”,主要是解决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落地应用的问题。近年来,从新经济应用场景逐步扩散到新消费场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个体需求”,再扩散到社区发展治理场景,解码幸福城市背后的社区服务场景这个“群体空间”,再延展到城市公园场景,推动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场景化,不断增强城市的宜居舒适品质,并把这种品质转化为市民可感可及的美好体验。
可以说,成都的场景建设关注点正经历从“个体”到“群体”再向“城市整体”转变,建设过程由点到面渐次铺展城市全场景营造蓝图,最后上升到现在对“场景营城”的理论探索,以及如何推动城市场景向场景营城全方位跃升的现实实践。
今年1月,《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以场景营城助推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重磅出台,明确:秉持场景营城理念,以城市场景化、场景项目化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水平,加快构建多维度多层次城市场景体系,推进市民高品质生活、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高价值转化、城市高效能治理;提出:着眼“筑景成势营城聚人”,加快构建美好生活、智能生产、宜居生态、智慧治理城市场景体系,高质量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市新经济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每年组织发布一批新场景,打造一批示范城市场景,建设一批城市场景创新发展集聚区,扎实推动形成新时代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场景支撑。
温馨提示:
关注“成都新经济”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词“场景地图”即可获取高清版。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 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