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心向党 护航新征程 | “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彭州市公安局禁毒大队:多措并举“割毒瘤” 5年破案642件

2022-07-06 07:38:00  

红星新闻网(记者 宋雅婷)7月6日报道 毒品问题极易诱发违法犯罪活动,对社会治安危害巨大。为了更好的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活安全,彭州市公安局从高层决策,到基层执行,纷纷发力。为了解决“难管人”的问题,彭州市公安局禁毒大队开创性推出社区戒毒“三三”工作机制;为了提升强制隔离戒毒裁决率,率先使用“黑科技”,利用毛发检测新手段让隐性吸毒者无处遁形;在对毒品犯罪的打击方面,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

多措并举,软硬兼施,彭州公安禁毒工作成效显著。五年来,累计破获642起案件,抓获涉毒违法犯罪人员7634人,缴获毒品153.4千克、毒资374.32万元,成功破获了部督“蔡某某生产运输买卖制毒物品案”、省督“赵某等人制造毒品案”等大要案件29起。近日,彭州市公安局禁毒大队荣获“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

创新推行社区戒毒“三三”工作机制

社区戒毒(康复)管控率达99%

今年7月是林明(化名)在彭州市天彭街道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按时“打卡”的第31个月。2017年12月,他在朋友家中吸食毒品被民警挡获,按照要求进行社区戒毒,为期三年。

“现在就想活得踏实一点,下定决心改掉。”林明说,自己第一次接触毒品是在与朋友的酒局上。“他们说那个(冰毒)吃两口就解酒,我就吃了。”社区戒毒的日子里,林明每一个月要按时前往社区报到、尿检,每半年进行一次毛发检测。现在,他每天按时上班,下班后陪伴家人。“很后悔,最担心的是怕影响到孩子将来工作的选择。”他说,自己会严格按照要求报到。

1

记者了解到,彭州市禁毒大队近年来在对吸毒人员管控方面的一项开创性举措——社区戒毒“三三”工作机制。“三三制”,顾名思义,即是三天一通知、三天一告诫、三天定性严重违反协议。“如果一名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无故脱失,那么在失联三天后,我们就会去他家中上门通知,如果通知无效,脱失六天后将上门进行告诫,还不履行义务的,脱失九天后我们即将其定性成严重违反协议,交由公安机关执行强制措施。”天彭街道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站禁毒社工李蕾说,社区戒毒“三三”工作机制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从前我们找不到脱失吸毒人员,不晓得咋弄,三三制给了我们一个标准,更有震慑力、更加规范的对这个群体进行管理。”据了解,仅2019年,彭州市历年失联、脱管吸毒人员主动报到144人,脱失人员实现“清零”目标,彻底解决了“难管人”问题。目前,全市社区戒毒(康复)管控率达99%。

率先引进毛发检测技术

吸毒没吸毒 黑科技让毛发“说实话”

他有没有吸毒?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毛发也变得“会说话”,记者了解到,这种技术手段可以检测一个人是否在半年内吸过毒。这让彭州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闻风丧胆”,毛发检测一旦呈阳性,便“在劫难逃”。2018年10月,公安部制定下发《涉毒人员毛发样本检测规范》,彭州禁毒大队结合当地实际,率先实现了毛发检测“零口供”对强制隔离戒毒的裁决。

2

“我们在具体办案中发现,有的人明明吸毒了,但仅通过尿检却难以证明。”彭州市公安局禁毒大队大队长曾小峰介绍,在对吸毒案件的办理中,仅凭犯罪嫌疑人口供和尿检结果,有时难以对吸毒者进行处罚认定。“有的人为了逃避打击,会根据尿检时间提前几天停止吸毒,甚至通过多喝水、吃促进排泄药物等方法加速毒品排出。”

毛发检测手段的引进,解决了这一问题。相比尿检,毛发检测具有更长的追溯期,毒品进入人体后,会随着血液循环进入毛囊,毒品原体及其代谢物会被毛发中的角质蛋白固定,并稳定保留在毛发中,这让吸毒者无处遁形。

“有的吸毒人员为了逃避毛发检测甚至剃光体毛成为“无毛人”,不过没关系,我们仍能结合口供、尿检等确认其是否吸毒。“曾小峰说,毛发检测手段与尿检、口供互相步补充,使禁毒工作如虎添翼。在彭州20个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工作人员定期组织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进行毛发检测。该技术最大限度发挥了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的威慑效果,提升了强制隔离戒毒裁决率,仅2019年,彭州市强制隔离戒毒585人,居四川省第一。

破解吸毒人员回归社会难题

“一手硬一手软,才能把人拉回来”

除了强力的管控,禁毒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还帮助戒毒成功的人员回归社会。

近年来,彭州禁毒大队联动社区,主动向民政、人社、税务等部门要政策,综合运用政府补助资金、免税政策、技能培训等措施,帮扶涉毒人员回归社会、融入社会。5年来,共培训5000余人次、提供就业岗位1800余个,全力解决了“难回归”问题。

此外,针对长期以吞食异物逃避打击的吸毒人员依法予以病残收戒;对利用怀孕、哺乳逃避打击的吸贩毒人员强制隔离戒毒,其子女由政府监管抚养。潘某是一名多次被挡获的吸毒人员,其妻子去世,家中也并无其他具有监护能力的人。作为其10岁孩子的唯一监护人,被挡获后,他总是借着这个原因逃避打击。2019年,潘某再次吸毒被抓,为将其强制隔离戒毒,禁毒大队在征得孩子本人同意后,联系了其所在村组,由政府部门出资,找了一名信任的邻居看护抚养,此后,还常邀请心理医生上门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此类执法难题的解决,让涉毒人员无法逃避强制措施,提高了威慑力。数据显示,5年来,共打击收治病残等各类特殊吸毒人员21人。

高压态势打击毒品犯罪

五年累计破获案件642起案件

除了软硬兼施强化社区管控,在对毒品犯罪的打击方面,彭州市公安局禁毒大队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五年来,累计破获642起案件,抓获涉毒违法犯罪人员7634人,缴获毒品153.4千克、毒资374.32万元。

禁毒大队副大队长温鹏从事毒品犯罪打击工作已有6年时间,在他的右手指关节上,有几道明显的疤痕。“这是有一次在抓捕吸毒人员时挂的彩。”温鹏说,那一次抓捕行动中,为了抓住吸毒者,他徒手敲碎房门上的玻璃,手背便被碎掉的玻璃渣划伤了。“毒品案件与其他案件相比有所不同,由于其没有受害人,因此,办案要求人赃俱获。这给案件办理带来了一定难度。”温鹏说。

风险之外,为了更精准高效的打击毒品犯罪,民警们的工作节奏常人难以承受,周末也难得休息。周江今年33岁,是彭州市公安局禁毒大队的一名辅警。2018年夏天,他参与了部督“蔡某某生产运输买卖制毒物品案”的侦破。获悉相关情报后,周江与其他两名同事驾驶车辆暗中跟踪一位蔡某某的下游买家,调查从成都前往福建取货的车辆牌照,便于将其涉毒犯罪行为逮个现行。考虑到车况问题,他们三人比运输车辆提前一天出发,不料行至江西途中车辆出现问题,只好停下修理。耽误了十多个小时后,为了赶上追踪节奏,三人不分昼夜,连续开车四天时间,最终趁着犯罪团伙车辆在高速下站口停留时掌握到对方车牌号码,对案件侦办起到了重大突破作用。最终,彭州公安历时半年成功将蔡某某抓获归案,铲除其团伙。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 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