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加持 让水更聪明
红星新闻网7月11日讯 进入7月,成都防汛工作迎来“七上八下”的关键时段。据成都市气象台预测,7月成都市平均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一至二成,中旬后期到下旬前期雨日多,累积雨量大,洪涝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高。目前,在智慧蓉城数字底座的支撑下,成都已分期建成防汛指挥、河长制管理、供水监管、智慧锦江等12个智慧应用系统并投入使用,开启“互联网+大数据”治水护水新模式。
“千里眼”:
一块大屏幕
掌握全市与水相关的各类信息
在成都市蜀锦路成都市水务局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办公室,进门左转就能看到一块布满整面墙的大屏幕。通过这块大屏幕,不用走出办公室,就能知道成都全市与水相关的各类信息,包括实时雨情、江河洪水、城市内涝点位、山洪灾害、河道水库水情等。这张屏幕的背后是“智慧蓉城”八大场景之一的智慧水务。成都市水务局工作人员点亮屏幕,可以看到智慧水务综合管理平台包括水资源管理、河长制、供水管理、排水管理、防汛减灾、天府蓝网等12个功能模块。
“依托智慧蓉城数字底座,系统汇集生态环境、公安、水文、气象等各部门的涉水数据,总量达1TB。”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数据总量虽不算大但都是涉水态势、水资源情况查看的关键数据。例如其中有水质监测站137个、视频站14万余个、水位流量站180个、水库水位站253个、雨量站938个、下穿隧道监测站43个、管道监测站222个。
“顺风耳”:
实时指挥调度
实现与巡河河长进行现场视频连线
智慧水务带来的变化不只在防汛。记者看到,在一张大屏幕上,点击图片可以看到现场情况,以及实现从发现问题到处理全流程跟踪。
“2017年2月,成都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工作部署开展后,我们发现在问题处置、河长巡河监督、指挥调度等方面存在管理线条长、协调效率低、终端处置反应慢等诸多问题。”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破解这一系列难点、痛点,依托全市政务管理的现有数据和平台基础,研发了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并于2018年5月上线使用。
河长巡河主要针对河流水质水文、保洁、设施、违章、禁渔、“四乱”(乱建、乱堆、乱占、乱采)等问题进行巡查。河长制管理系统将问题发现、上报、监管、处置、反馈的全过程信息进行记录,形成了问题处置闭环化。同时,为满足实时指挥调度需求,实现在线连线功能,和正在巡河的河长可以进行现场视频连线。
此外,为深入推动成都都市圈河湖治理管护高质量发展,主动联合德、眉、资3市河长办共同建设了成德眉资河长制E平台,实现了4市河长在线巡河、问题协办、指挥调度等功能,属全国都市圈首创。
自河长制管理系统投入运行以来,各级河长巡河380余万人次,共发现处置问题12万余个,问题处置率达96.4%,“互联网+大数据”推进河长制工作落实入选了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
“智慧脑”:
“防”“治”结合
超50毫米强降雨自动预警
如何让防汛更智慧?“打有准备之仗,离不开智慧赋能。”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市防汛指挥系统针对防汛、内涝、山洪三大主题,以位置信息进行智能匹配和提醒显示,实现水务关键业务数据的综合展现和成都市全域雨情、水情和现场的实时动态监测,支撑防汛的实时监测。
▲九道堰河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基地
在防汛指挥系统首页,可以总览当前防汛态势。该系统已整合水文、气象、公安等部门的监测数据,以及省水利厅、岷江上游阿坝州、沱江上游德阳市的监测站点信息。一旦发生超过50毫米强降雨或者超警戒水位的情况,系统会在列表中以不同颜色闪烁进行预警。汛期可实时对全市237座水库进行在线监测。同时,系统还会根据预警情况、天气趋势,适时启动防汛应急预案并通过系统发送短信通知应急、城管等有关成员单位。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有了数据做支撑,数字孪生岷江成都锦江段已纳入水利部先行先试试点建设。《数字孪生岷江流域成都锦江段先行先试实施方案》通过了水利部、长江委专家评审,将重点开展流域数字孪生应用场景建设,2023年底前,成都将建成锦江流域、沱江流域数字孪生底座。“不光能还原锦江河道,更厉害的是基于大量的外层感知设备,能够实时模拟其中的流水。”成都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把城市中的河道比作人体动脉,数字孪生底座就像人体之外的一条“虚拟动脉”。千里之外的河道仿佛就在眼前,包括河水的涨落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甚至还能预测未来走势。
(编辑:谭希 综合自成都日报、成都商报等)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 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