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文化如何赋能城市发展?第四届中国匠人大会打造“成都样板”
红星新闻网(记者 宋雅婷)8月23日报道 今天,第四届中国匠人大会主论坛在成都高新区隆重召开。红星新闻网记者了解到,本届大会汇聚全国各地文化学者、行业专家、文艺大咖及匠人代表等,围绕传统产业振兴与城市更新、文化滋养与商贸流通、设计再造与品牌新生、案例互鉴与资源链接等主要方向展开讨论,并在全民匠心传播和传统文化产业赋能方面达成多项成果。同时,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将深入推动成都地方商贸商圈品牌化、国际化发展,助力区域加快打造城市消费新中心。
聚焦“文创赋能”
名家观点传递匠心价值
记者了解到,本届大会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都市人民政府、故宫博物院指导,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是海内外传统产业振兴和匠人文化领域至高规格的创意盛会。大会主论坛上,多位重要嘉宾围绕“文创”展开深入探讨。
作为这些年在文创方面屡屡出圈的典型代表,三星堆景区以“新文创”带动“新消费”,精心打造“国潮经济”和“文创经济”,并持续引领和促进文化消费,让传统文化在互动和消费中焕发新的生命力。大会主论坛现场,三星堆景区管委会产业发展部部长任韧在主题演讲中表示,三星堆博物馆利用IP发展文创产业之路已经到了3.0时期,通过打造IP,利用IP运营主导产业发展,推进以三星堆为核心的全域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具有中国气度、国际形象的超级IP,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传播匠人文化、弘扬匠人精神、提振传统行业、回应伟大复兴。”这是大会创建人赵普眼中中国匠人大会所担负的使命。从学术志业到商业探索,从行业观察到产业振兴,赵普认为,在传递“专业、专注、专一”的匠人精神之外,大会将进一步推动产业纵深,针对传统产业阵型当中的问题,用更当代、更前瞻的方式以及金融、商业等方法逐步解决,从而更好地赋能传统产业发展,助力探索传统手工艺的闪光未来。
文化创新赋能城市
成都打造匠心之城
当前,成都作为首批文化历史名城,坚持萃取天府文化精华,并且紧跟潮流融合创新智慧,将文化产业打造为城市发展重要引擎,如今文创产品不断破圈,文化消费实力显著,成都已搭起具备全球影响力的“文化创新舞台”。
第四届中国匠人大会落座成都,面向全球展示成都文创成就和城市美学,分享烟火成都的幸福滋味。成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离不开世代匠人的匠心积淀,创新创造的工匠精神铭刻于成都4500多年的城市文明史中,已成为天府文化最耀眼的人文光辉。
成都4500年的厚重历史酝酿出了独具韵味的地方特色文化,蜀锦织造、西岭山歌、道明竹编等非遗项目更是名满天下。大会现场也邀请到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孟燕、著名谐剧艺术家叮当、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孔庆权、峨眉派武术传承人凌云等地方文化学者及传播者,深入探讨成都文化传播的奥义。先后打造了宽窄巷子、西岭雪山、“天府古镇”系列等精品文化项目的成都文旅集团,在创享生活美学和传播天府文化方面,有着极其丰厚的沉淀和实践积累。以匠心铸创“心”,大会主论坛上举办了“第四届中国匠人大会宽窄巷子匠造所”揭牌仪式,此外成都文旅旗下精品项目宽窄巷子荣获“匠心品牌”,匠造所荣获“宽窄匠造传习基地”称谓。
年轻化、大众化、数字化
匠心传播开启全新阶段
近年来,以Z世代为代表的的年轻群体逐步成为主流消费市场,尤其在文化消费方面表现出强大实力,这也就要求文化产业向年轻群体靠拢,“匠心精神”同样需要更年轻的表达。据本届大会常务副秘书长、总指挥李其锋介绍,中国匠人大会已从会场走出来,力图在年轻人中间讲好匠心故事,实现和年轻人的匠心沟通。
以首个掇珍市集为例。作为本届大会的亮点之一,于成都交子大道上演的掇珍市集,汇集超过50家来自全国各地的匠人品牌,深度融合年轻人所关注的国潮国风,如手作、汉服、非遗等,通过展览、交互式体验、匠人对话的方式,构建出一场以非遗文化为核心的国潮大赏,将匠心精神具象化,带领市民游客共赴一场沉浸式的匠心之旅。
此外本届大会首次推出主题片《以匠之名》,以及主题曲《鹧鸪天·杯沧海》,用更加多元的视听表达,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匠心面向年轻人、以及面向大众的扩散和传播。其中主题曲由青年艺术家李玉刚演唱,国乐艺术家方锦龙和原创音乐才子方颂评倾力国乐注入,由他们组成的国风演绎天团,也是本届大会名副其实的匠心“撑腰团”。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 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