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时代① | “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带来的成都之变
开栏语
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新时代的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承前启后,既往开来,成都市社科院践行新思想新理念,深度参与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立时代潮头,通古今变化,发思想先声,在新时代推出一批理论扎实,富于成都实践特色的优秀学术成果。我们从中挑选十本代表作,邀请参与研究的学者,从国家战略、城市发展、文化建设、基层治理等方面,阐述成都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学术成果
《成都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与对策研究》
专家代表阎星
成都市社科联(院)二级巡视员、党组成员、副主席、副院长、研究员
时代背景
回顾十八大以来的十年,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长江经济带生机盎然,逐渐崛起为“黄金经济带”。新征程开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带来的成都之变
《成都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与对策研究》是成都市2013年度理论研究重大课题。成都市社科院课题组通过此项研究,解读和宣传中央精神和国家政策,科学分析“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历史背景和区域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成都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对策建议。
成都建设国家门户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推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是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旨在扩大向西开放、塑造地缘安全格局、拓展经济增长空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
成都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交会处和接合部,经济外向度高,正在加快建设成为国家门户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赋予了成都新的使命和重大发展机遇,也为深化区域合作和全方位开放指明了方向。
三个重大战略机遇,成都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书中首先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给成都带来的三个重大战略机遇。一是改变宏观经济区位,成都由“后方变前沿”;二是重塑经济地理格局,成都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三是成都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结合部和交会点,成为战略叠加枢纽。
其次,提出成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的五大战略重点与六大行动计划,助力成都占据主动、赢得先机,服务国家战略实现更大担当,更好更快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中心。
再次,从历史地位、演变与经贸文化交流等方面,明晰确定了成都在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中的起源、作用和地位。
数据为基,历史为本,成都打造新的经济支撑带
本书以坚实的数据为基础,深入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历史背景与区域发展现状,成都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比较优势和面临挑战,明确成都的战略定位、对外重点区域、重点建设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与建议,为成都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由后方变前沿,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点,跃升战略叠加枢纽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方法指引。
通过历史资料梳理,我们发现,从秦汉到明代,长江流域的四川、两湖和江浙地区的经济水平发展基本上平行。明代及清代中期,四川经济发展水平已位于两湖地区和江浙地区之后。进入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前期,受限于宏观经济格局,四川社会经济的发展较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其他重要城市相对缓慢。
但进入21世纪后,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航空运输业为代表的现代交通飞速发展,大幅缩短联接世界的时空距离,铁路与航空构成的“黄金大通道”,为成都参与全球资源整合的竞争架起桥梁,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繁荣成为内驱动力,成都有能力打造新的经济支撑带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合作新平台。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 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