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温江:把残疾朋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现实体验
2022年7月,中国残疾人辅具中心到温江调研残疾人工作,实地了解了残疾人运用“互联网+”辅具适配评估系统在线申请辅具的全过程,并在“喜迎二十大辅具科技创新成果巡礼”专题报道中推广温江做法。
红星新闻网(记者 覃霞)12月2日报道 “温江是一座有着深厚人文情怀的城市,要持续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记者近日从温江区残联了解到,围绕“幸福温江·美好之城”的奋斗目标,温江真抓实干,成为全国4个“互联网+”辅具适配试点区之一,并进行了有效探索,卓有成效。
据悉,温江区现有持证残疾人1.1万人,总体情况呈现“三多一低”,即肢体残疾人多、老年残疾人多、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多、残疾人受教育程度低,对辅具的需求更加多元化。目前,区残联已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1800余名残疾人提供了“精准、全程”的辅具适配服务,贯通了残疾人辅具适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服务率达100%。
相关负责人介绍,温江通过整合资源,引入辅具适配专业评估服务系统,将财政、民政、卫健、镇(街道)等纳入工作体系,链入医疗、养老、基层综合服务,形成了“1+3”辅具适配工作格局,合力为全区残疾人打造多元供给、应急纾困的“2+N”服务矩阵。
该区残联、区民政局在全省率先采取服务联办模式,在柳城街道和金马街道打造了2个康复辅具综合服务中心,将信息咨询、展示体验、需求评估、使用指导、服务转介、租赁维修等辅具服务项目直接入驻村(社区),就近覆盖近千名残疾人;在鲁家滩湿地公园创新打造“辅具共享幸福小屋”,积极探索“互联网+”共享辅具免费租借服务,用户只需通过手机扫码即可免费租借轮椅、拐杖等辅具。
同时,温江创新响应及时、便捷高效的“3+2”服务机制。通过“互联网+”辅具适配评估系统,由专业评估人员在线对残疾人的身体功能进行分析、测量,出具专业性评估报告书,建立详实、专业的辅具需求评定数据,最大限度的缩短辅具评估、适配、维修的时间。
截至目前,温江已为1800余名残疾人出具评估报告并发放适配辅具。同时,区残联引进以大数据为支撑的评估系统,依托镇(街道)卫生院康复医生、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家庭医生以及残疾人专干、联络员等,采取“点位集中+上门服务”2种方式,为残疾人提供辅具适配、租赁、维修保养服务。
此外,温江还推进因人问需、精准适配的“1对1”服务模式。通过引入“互联网+”辅具适配服务模式,让辅具适配由“简单发放”向“精准适配”不断升级。特别是在轮椅、假肢等辅具适配时,通过上门采集、集中测量等方式,建立需求数据库,根据精准数据,为残疾人个性化订制辅具创造条件。截至目前,共为60名残疾人提供了假肢适配服务,为110名残疾人提供了助听器适配服务,为1630名残疾人提供了轮椅、拐杖、护理床等适配服务。
“辅具适配服务坚持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辅具发放不再单一,功能更齐全、使用更便捷。残疾人在平台下单,自主选择辅具,可直接享受补贴,极大地提升了残疾群众的满意度。同时,结合“两河一心”建设,配套打造辅具共享幸福小屋,在满足残疾人需求的同时,老年人,行动障碍患者可共享辅具服务。”温江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温江区残联的创新工作得到了充分肯定。
2022年7月,中国残疾人辅具中心到温江调研残疾人工作,实地了解了残疾人运用“互联网+”辅具适配评估系统在线申请辅具的全过程,并在“喜迎二十大辅具科技创新成果巡礼”专题报道中推广温江做法。
专家表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温江区常住人口约为97万人,65岁以上占比约11%,对辅具服务需求逐年增加。温江区残联关于“互联网+”辅具适配的创新试点和服务创新,把残疾朋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了可感、可触、可及的现实体验,助推提升了温江区公共服务水平,彰显了温江区深厚的人文情怀。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 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