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新说丨如何助力乡村振兴?代表委员们这样回答
红星新闻网2月24日讯 成都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以城乡融合、共同富裕为导向,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成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也积极建议献策,和红星新闻网一起,通过“‘成’语新说”系列产品来听听看他们关于“乡村振兴”的看法吧。
市人大代表、成都麦昆塔城乡文化研究院研究员、蒲江县西来镇铁牛村党委副书记高晓欣: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才已经投入到乡村建设中来。”高晓欣表示,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乡村振兴的人才总量和专业人才缺口仍然巨大。乡村人才引进难,乡村安居就业环境对人才吸引力不足。乡村人才留住难,居住、教育、创业扶持等乡村人才相关配套政策支持不足,外来人才与本地社区融合难等等。”
因此,高晓欣建议,建立乡村人才体系标准,分类制定人才支持政策,增强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促进优秀人才留乡。“比如,分为领军人才、国际人才、重点人才、专业人才、回乡人才等等。”
她还建议,创制乡村振兴人才组织,通过组织创新,打造让优秀人才来到乡村、留在乡村的机制,使乡村振兴人才政策可持续。同时还要打造乡村振兴人才服务体系。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乡村创业。“今年蒲江县首个人才公园即将在铁牛村落地,打造配套服务乡村人才安居乐业的场景尝试。”
市人大代表、崇州市杨柳农民专业合作社职业经理人王伶俐:
她建议,在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规划布局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重大功能平台。“重大功能平台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科技成果转化、链主企业培育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推动水稻小麦重点实验室、绿色食品研发中心、公共检测平台等更多功能平台实质性落户在崇州,承担推进成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特殊使命,充分发挥科技引领、建圈强链、投资拉动、集成展示等重要示范作用。”
她还建议,支持引进国际国内一流农业科技企业落户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协调引进农业科技龙头企业的西南总部项目,落地全球粮食科技创新中心等,形成种业、生产、仓储、加工等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示范,打造成都现代农业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创新高地。
此外,她还建议,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成都能提前摸底全市新型经营主体的购机需求,根据新型经营主体的购机需求来配套成都市市级农机购置累加补贴资金。“可以适当提高成都市级农机购置累加补贴,尤其是针对国补补贴额度低于30%的农业机械,适当提高成都市市级农机购置累加补贴。
市人大代表、邛崃宏杨家庭农场负责人、邛崃市宏扬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袁红超: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一名新农人,我将始终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为成都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成都市人大代表、邛崃宏杨家庭农场负责人、邛崃市宏扬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袁红超对于乡村振兴领域十分关注,她希望能够在乡村振兴中,优化传统种植模式,加快智慧农业发展。
“为了依托优越的生态本底,实现高品质红心猕猴桃产出,我们应对标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加快构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此次两会,袁红超带来希望加快智慧农业发展,利用先进的设施农业,实现成都市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建议加大政府资金对智慧农业的投入。”袁红超表示,智慧农业是智慧蓉城重要组成,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智能温室大棚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如精准施肥、精准灌溉、自动收割等,将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农业生产模式。
她还建议,出台产业振兴集成政策和细则。立足乡村产业振兴,出台设施农业发展优惠政策,配套土地流转、农田道路、水利设施等建设管理办法,整合农业产业项目资金倾斜扶持,把设施农业镶嵌在脱贫成效巩固、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的资金链上,以充足的项目资金助推规模发展。
市政协委员、成都佳源大繁生态农业董事长刘成钢:
他建议,梳理国家和省市对农耕文化科普的系列指导文件,以文件为指引制定《成都市天府农耕文化科普发展纲要》,对近期(1至3年)和远期(3至5年)作出科学规划,对科普目标和实现路径进行科学安排。
发挥成都市内科普基地的作用,尝试认定一批天府农耕文化科普园。鼓励科普基地发挥主动性设计天府农耕文化科普课程,对优秀作品给予奖励,引导基地申报著作专利。对科普基地新建的天府农耕科普设施引导其申报省市级甚至国家级奖补项目。
做好成都市科普基地推介工作,把天府农耕文化科普作为促进成都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把农业+科普的新形式作为书写成都市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文章。
市政协委员、成都柏萃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白正秋:
市政协委员、成都柏萃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白正秋建议,结合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开展大地再造和都江堰精华灌区修复,保护并修复川西林盘, 将乡村存量产业资源互利共生促进乡村振兴, 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 绿色经济为导向,促成一产业到三产业再到二产业的转换升级。
市政协委员、都江堰市政协副主席李毅:
市政协委员、都江堰市政协副主席李毅建议,重点支持郊区新城完善提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并建立建后管护机制; 加大政策配套提升种粮积极性, 鼓励新型经营主体从事粮油种植,鼓励引入新品种、 新技术、 新装备,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鼓励进行品牌创建, 提升产品价值, 促农增收, 实现共同富裕。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