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大唇厚、手脚变大、面容改变……华西专家:患上这类罕见病易猝死 寿命或缩短10~15年

2023-02-27 14:42:15  

皮肤增厚、牙齿稀疏、手脚变大、情绪易怒、面容改变……出现这些症状时,你就得注意了,这可能罕见病之一的肢端肥大症,因为其不易发现,而常常被人们忽视。今年2月28日是第16个国际罕见病日,被誉为“孤儿病”的罕见病,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王伟教授,就肢端肥大症这一罕见病的现状、治疗及随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以便为罕见病患者“点亮生命的色彩”。

微信图片_20230227144006

需警惕:这些信号勿轻视 严重者寿命缩短10~15年

罕见病是指患病人数占总人口0.65‰-1‰的疾病,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各国政府面临的严峻挑战。我国目前将新生儿发病率小于万分之一、患病率小于万分之一、患病人数小于14万的疾病划入罕见病。作为一种罕见疾病,肢端肥大症每年新发病例约为百万分之三。其初始临床症状特点就是:不易察觉。那么,普通的患者出现哪些具体的症状,就应该引起特别的警惕呢?

“比如头痛、多汗、乏力,情绪易怒、性功能衰退,鼻翼增宽、嘴唇增厚、舌体肥厚、下颌前突等引起面容改变,手脚变大、鞋子没法穿了等,这些都是身体发出的信号”,王伟教授指出说,肢端肥大症是一种起病隐匿的慢性进展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病因是体内产生过量的生长激素(GH),其中超过95%的患者是由分泌GH的垂体腺瘤所致。“肢端肥大症在青少年和成年人群体表现是不同的:14岁之前的青少年患有此病的变现为:骨骼过度生长,内脏过度发展而形成巨人症,容易早发育早衰退,不及时治疗容易夭折;成年不会出现巨人症,但会出现手脚等肢端肥大的现象,此病也因此而得名。”

除了外在变化,还会两个重要的内在信号:第一个是新陈代谢紊乱,因此,患有这一疾病的人当中,大概有三分之一伴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骨骼异常发育等,如果垂体瘤长得比较大,也容易引起视力障碍、头痛、乏力等症状;另一个是心脏受损,从而引发猝死情况的出现。“一旦诊断为肢端肥大症,通常流行病学调查,寿命比正常人少10~15年的,而且往往容易猝死。”

因此,身体发出这些信号时,王伟教授建议及时去正规的三甲医院,这里都具备了MDT(多学科合作诊疗)能力。尽管肢端肥大症是全身受损,但病根则是来源于内分泌的最高中枢:脑垂体,也就是垂体生长激素过度增生而形成垂体瘤,尽管属于良性的腺瘤,但其分泌的激素则是造成身体器官的各种紊乱,因此患者就医的门诊就包括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内分泌内科、心内科、骨科、妇产科等等,而这些医生在诊疗时,也往往需要多一个心眼,多多关注这些病人外貌、骨头等发生的变化,才不会让更多的病人被误诊。

勿担心:国内被误诊时间通常4~5年,早筛早查早期可治愈

去年5月份,有关机构曾做过一份《罕见病认知与诊疗现状》的调研报告,结果显示:93%医生不太了解罕见病。这对罕见病的治疗也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其误诊率也一直比较高。

据王伟教授介绍,粗略估算,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目前覆盖全国就诊人群高达4亿人次,因此,他们也接诊过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被误诊的肢端肥大患者,比如有的患者膝关节增大了被换的、颧骨增高了被磨了等等,都是因为不少从医者对于这一疾病缺乏了解所致。有数据表明,国内被误诊的时间一般是4到5年,甚至更长,这也导致肢端肥大症的疾病治愈率低。“肢端肥大症不是基因缺陷病,是后天患上的,因此早发现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但如果这一疾病一旦发展到晚期的话,不管是采取手术、药物或者其他治疗方法,尽管根治的可能性,但已无法复原其面容、骨骼或者心脏的,仅仅只能延缓其进展。”

那么肢端肥大症患者,究竟如何进行有效地治疗呢?王伟教授指出,一旦确诊,就是一个全方位的治疗过程,但这一疾病毕竟是垂体瘤导致的,手术切除、药物辅助和放射治疗是其治疗方法的先后排序。

首先是手术切除。如果发现早垂体瘤比较小,采用隐性开颅手术就可以实现,早发现,早切除,早成功。

第二个是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不能根治,但如果病人的肿瘤非常大的话,则需要先用药物抑制,让其萎缩,减少手术的风险;另一种情况是,手术切除有残留,并非尽善尽美,也需要通过药物辅助治疗。据悉,在国内,目前主要使用的是生长激素受体药物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这两类药有些已经纳入了医保,在门诊可以报销70%的费用。

最后一种就是放射治疗,分为大放射和精准放疗。“精准放疗主要是伽玛刀、X刀、赛博刀等,聚焦垂体瘤,不造成更多伤害,但往往会造成垂体功能低下。因此,放在最后一位。”

那么,究竟如何判断一个肢端肥大症患者是否完全治愈呢?王伟教授说,“生化指标是判断肢端肥大症治愈的重要指标,指标达到就是生化治愈,也就是根治了,这是国内国外医学界都公认的。”生化指标具体包括三项:生长激素的指标低于2.5纳克每毫升;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在正常年龄值以内;糖抑制试验,即患者吃了糖之后两个小时,生长激素小于1纳克每毫升即为正常。

王教授还特别强调:肢端肥大症作为一种复杂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诊治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单纯凭手术是不能完全治愈的,现在手术治愈的病人大约在70%左右,因此,生化指标达不到的患者,则需要长期用药;另外,对患者进行规范全面的长期随访非常重要,千万不能因为是良性肿瘤就轻视随访,治疗的早期可能3-4个月就要来一次。如果已经标准化、流程化,控制得还比较满意,一般半年是要来一次的,再长也不能长过一年。比如伽玛刀治疗有个特点,是射线照进去之后,在3-5年之内都在慢慢杀伤肿瘤,所以说随访时间一般要3-5年。我们也会结合病人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有数据显示,浸润性垂体瘤20-30%的患者容易复发,需要长期甚至终生关注,后期随访尤为重要。

多措并举 药物应大范围入医保 提升患者幸福感

肢端肥大症作为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的治疗、护理,这对患者及其家庭来说,都面临巨大的精神层面和经济层面的双重压力。

据悉,在欧洲、美国,肢端肥大症都已列入罕见病目录,因此,有专家公开呼吁:中国目前的状况也符合罕见病的判断标准,应早日将其纳入国家第二批罕见病目录,让更多患者在药品、药物、治疗等方面得到帮助。

据王伟教授介绍,肢端肥大症除了手术费用、伽玛刀可以纳入医保外,药物一直都没有进入医保。因为大家比较重视,在北京、上海先后纳入医保之后,四川等很多省份,生长激素类似物的药物已经进入医保了,而且降价的比例非常大,一般普通的老百姓都能用上这种药。而且逐渐也标准化,治疗的流程也很简单了,所以对肢端肥大症患者是一个福音:比如在四川,药物原来一个月打一次大概1万块钱,要长年累月地用这个药,每个月都打,现在有一种药是延长了比例,大概一个半月打一次,原来也是一万多块钱一支,纳入了医保,现在大概两千多块钱,大大减轻患者负担。

另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医的APP或公众号上,正在打造一个慢病管理平台,包括肢端肥大症等,慢病病人的管理、随访和治疗等;此外,华西有罕见病MDT团队,每年有两场义诊活动。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提出,对于不少垂体瘤患者来说,终身需要用药和医生的随诊和关照,其经济压力仍然很大,因此,肢端肥大症仍需要国家、医院、社会、企业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将其纳入医保的范围尽量扩大,从而进一步提升罕见病患者的幸福感。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