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成都千年文脉 2023年成都地方志工作将这样干……
红星新闻网(记者 但唐文)3月9日报道 盛世修新志,精品续文脉。3月9日,成都市召开2023年度全市地方志工作会。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地方志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党代会及其全会决策部署,系统总结了2022年成都全市地方志工作,全面安排了2023年工作。
成都市各区(市)县地方志机构主要负责同志、市级各部门(单位)负责地方志工作的处室(部门)负责同志、方志文化企业代表等200余人参会。
赓续成都千年文脉
全市地方志事业迎机遇与挑战
党的二十大明确“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及其全会对“加快新时代文化强省建设”作出了系统安排,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及其全会对“加快打造世界文化名城”进行了全面部署,这些都为全市地方志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会议强调,全市地方志系统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地方志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准确把握地方志在中国式现代化成都篇章中的目标任务,准确把握成都方志在全省全国地方志系统中的位势能级。要坚持高质量发展,抓牢事业发展主题主线;突出坚持以领袖思想领航、以政策法规制度护航、他山之石伴航,确保事业发展行稳致远;做好“志”“鉴”统筹、“古”“今”统筹、“条”“块”统筹,确保事业发展全面均衡;提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信息化支撑能力、制度机制创新能力,确保事业发展创新高效;建好地方志作家队伍、地方志专家队伍、地方志企业家队伍,确保事业发展动能强劲。要聚焦主责主业,抓实质量建设;标定未来方向,建设智慧方志;扩大社会影响,加强方志传播;保障长远发展,强化人才支撑。
会上,成都市地志办党组书记、主任马海军就准确把握全市地方志工作的历史方位和使命担当、深刻掌握地方志事业发展的主题主线和方法路径、扎实推进关系全局涉及长远的重要工作和重点项目进行了系统阐述。市地志办党组成员、副主任王欣总结2022年全市地方志工作,部署2023年工作。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志强主持会议。
此外,武侯区、龙泉驿区、温江区地方志机构,市教育局、成都银行、高新区桂溪街道等相关单位进行了交流发言。
居全省第一
69项成果获四川省第二十次地方志成果优秀奖
2022年,全市地方志系统发挥地方志“存史、资政、育人”功能,肩负“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职责,围绕服务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踔厉奋发,埋头苦干,开拓创新。
在这一年,《成都市地方志事业第十四个五年发展规划》发布,明确“推动部门、行业、单位修志”等16项重点任务及推进方志文化“九进”,举办1000场方志文化主题活动。
2022年,《洛带镇志》入选“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这是继《黄龙溪镇志》《安仁镇志》之后成都第三部,也是全省第四部入选的名镇志。《蜀藏》入选国家版本馆,该书为四川作为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入选的2种地方文库和古籍丛书之一。
在2022年,成都年鉴展示与研究中心揭牌运行,成都由此成为全国第3个、西部第一个设立年鉴展示与研究中心的城市。全市地方志系统69项成果获四川省第二十次地方志成果优秀奖,居全省第一。市地志办被评为全省综合成效突出单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年,“成都方志”抖音官方账号粉丝量突破143万,“成都方志”微信公众号2022年阅读量较2021年增加105%。“成都方志文化走进巴黎活动”成功举办,这是继荷兰、新加坡之后第三个成都方志文化海外交流活动,受到法新社、美联社等100余家国际媒体的跟踪报道及普遍赞誉。
2023再迈新台阶
不断夯实志鉴主业,探索推进“智慧方志”等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成都迈步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之年,是落实全市地方志事业“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全市地方志系统将持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史志工作相关重要论述,将其中的思想和要求转化成地方志工作的根本遵循和基本方法,不断夯实志鉴主业,提升资政辅治水平。如,加快推动名镇志、名村志编纂,积极申报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积极申报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做强成都名镇名村志丛书品牌,有力推动《大运会图文志》《成都博物馆简志》等主题志书编纂。
此外还将探索推进“智慧方志”,加强地情书籍编纂,落实《成都风土人文丛书管理暂行办法》,推进《中环·红仓》《温江地域文化研究文集》《郫都乡语词典》等一批地情书籍出版,做优成都风土人文丛书文化品牌。同时,强化人才队伍支撑,建强成都方志政务新媒体,促进方志馆建设,深化方志理论研究,奋力推进全市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