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温江获评2022年度全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区
红星新闻网(记者 覃霞)3月13日报道 近日,经四川省委、省政府同意,对获评2022年度全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市、区)的成都市温江区、富顺县、德阳市罗江区、旺苍县、乐山市沙湾区、宜宾市翠屏区、开江县、巴中市巴州区、眉山市彭山区、西昌市等10个县(市、区)进行了通报表扬。
通报指出,一年来,各地、各部门勇于创新、锐意进取,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走深走实,为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和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大动能。
2022年,温江区用好改革这一法宝,加快推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全链条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两河一心”营城策略,谋划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以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及闲置农房、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多种入市途径、搭建温江区乡村振兴数字服务平台、探索农民增收利益联结机制等改革为重点,制定出台了专项改革方案8项,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天府粮仓温江高标准农田稻蒜产业园
温江全面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首先创新了集体经济发展机制。重构镇级集体经济组织,健全“三会四权”治理机制,镇村组三级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实现全覆盖。探索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能进能出”机制,打通城乡人才自由流通通道。探索股份权能实现形式。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集体资产股权抵押融资、继承、有偿退出管理办法,采取身份权和财产权相分离的模式破解股权继承难题,实现股权抵押2500余万元、有偿退出1128宗、继承215宗。
其次,温江区拓宽了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构建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指导设置村级债务规模控制风险警戒线,探索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完善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激励机制,探索建立集体收入增长与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员绩效报酬挂钩机制,对集体经济发展贡献突出的人员给予奖励,开展好乡村领域群众身边“可视”“有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维护群众利益。
▲万春镇幸福村农村金融服务站
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领域,温江区深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探索就地入市、调整入市和城中村整治节余入市等多种途径,试点落地“茅歌水韵”项目,以阶段性让渡经营方式和“集体经济组织+农户+项目业主”的合作方式引进多方共同参与。深化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及闲置农房改革。探索整体开发、旧房切割、抱团腾退、百家联营等模多种模式,整理土地450余亩,整合碎片化土地100余亩。创新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方式。建立“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社会资本代建、资金自求平衡”的土地整理模式,全面盘活“沉睡资产”。
乡村振兴必须筑强财政金融支撑体系。温江深化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涉农主体信用体系与产融对接机制。打造乡村振兴数字金融实践中心,搭建温江区乡村振兴数字服务平台,建立涉农主体评级数据库、涉农主体信用评级系统和涉农主体评级成果展示系统。筑强财政金融支撑体系。创新财政支农资金“投改股”,注增集体资本,变“无偿补助”为“有偿股权”,变“一次性补助”为可持续增收。深化“农贷通”“银政担”等金融服务。持续引导金融资本注入乡村,“银政担”年内新增涉农贷款2129万元,累计实现农村产权抵押融资39.6亿元。
▲川农牛科创农庄
温江还以川农牛科创农庄等项目为载体,打造呈现以头部引领农创融合发展的农村改革示范场景,带动科技入乡发展智慧农业;以二三里新村落、九坊宿墅等项目为载体,打造呈现全链条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的示范场景,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以依田桃源等项目为载体,打造呈现“国有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农用地”拼盘式土地使用示范场景,带动集体经济组织参与项目建设;坚持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先行区为统领,坚持“两河一心”营城理念,充分发挥各级林长包片包干的优势,以“林长制”促“林长治”,大力实施花木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增强特色产业质效,有效促进乡村生态资源价值转化,以鲁家滩湿地公园、幸福田园音乐小镇、编艺公园民宿聚落、紫薇公园等项目为载体,打造呈现生态价值创新转化的示范场景,带动绿色发展赋能增效。
检验改革模式的成功,实践是最佳的方法。
“温江的农村改革大大释放了农村和农业的活力。”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温江获评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先进集体;该区万春镇天乡路社区“两股一改”获评全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十大优秀案例;该区寿安镇岷江村获评全省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先进村;寿安镇岷江村、万春镇高山村获评成都市抓党建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
在全国农村改革巨幅画卷中,温江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图/张志强)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