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周年校庆 这所学校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会诊”
今年,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建校已经110周年了!
在这个值得纪念的重要时刻,他们没有举办大规模的庆典活动,而是在3月31日邀请了来自北京、上海、重庆、广东、湖南、吉林、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专家学者以及一线名师,通过举办学术年会的方式,聚焦“三新”(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的基础教育实践,立足“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全面落实,将目光锁定在最基础的单元教学“研·教·评”上,扎扎实实地抓好教育教学工作。
树德协进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杨书文说,在“三新”背景下,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是推进单元教学研究的重点,也是现代课堂教学改革、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路径。”
杨书文介绍,此次活动不仅有在现场的树德协进中学教师们受益,还有“互鉴共进卓越发展”联盟、“成渝双城”区域合作与树德协进中学共同体,以及杨书文名校长工作室的所有成员单位的教师,通过线上观摩的方式学习。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领导研究中心主任戚业国教授以《“三新”背景下学校教研制度建设》为题做了专题讲座。他从“三新”出现的背景出发,分析了当前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顶层布局,梳理了“三新”的内在逻辑结构;从中国教研制度及其内在机制出发,阐述了教研部门教研、跨校联合教研、校本教研的各自内容、职责与运行,强调学校教研组聚焦提升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备课组围绕实现学科教学目标,各司其职。戚教授认为,“三新”背景下,教研制度建设要理解教研发挥作用的根本机制,实现“从个体智慧到群体智慧”的转变;教研制度创新要注意区分教学层次结构、课程内容结构、知识逻辑结构,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树德协进中学各学科教研组长做了专题交流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师还在树德协进中学进行了数学、音乐、历史、地理学科的同课异构课例展示,专家学者逐一进行了点评与分析。
树德协进中学前身为四川省立一中,创建于1913年。学校在抗日战争期间,是中国共产党在成都的重要基层组织,是革命时期我党在成都的活动据点,有“红色学校”、“成都的陕北公学”的美称。2016年被四川省教育厅批准成为"四川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校园艺术节都这么”卷“了吗?家长参加表演还书画舞俱佳
4月2日晚,彭州市嘉祥外国语学校(简称”嘉祥北城“)举行的”学习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第9届‘春之韵’艺术节暨西萍奖学金颁奖典礼“上,一个由学生家长表演名为”水墨中国“的节目最受师生们欢迎,引起了现场观看表演的孩子们一阵有一阵喝彩声。
作为成都市知名民办学校,校园艺术节的举办也与大多数公办学校不同——不需要占用周五的班会活动时间,也不需要单独安排正常教学时间来举办,而是利用周日学生返校后的晚上在操场上举办,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学校的”欢乐“。
艺术节上,从幼儿园到高中学生们各自表演了自己的”拿手好戏“——民乐表演、舞蹈、合唱、戏曲、英语剧等,但让孩子们最兴奋的还是家长代表登台的时候——一群身着旗袍的”妈妈“在水墨画的背景下,不仅要展示优美舞姿,还现场挥毫泼墨,创作了书画作品。一名家长说:”参加学校艺术节的表演,主要是想给孩子们起好带头示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告诉他们不仅要好好学习,还要积极参加各种健康向上的活动,努力争取全面发展。“
在嘉祥城北的艺术节上,不仅学生和家长都有表演节目,校长与老师们也登台表演,将”晚会“的气氛烘托得格外热烈。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