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新增两项省级非遗!

2023-04-13 08:57:04  

日前,四川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207项)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27项)正式发布。

1

其中,崇州“曾氏理筋整骨法”以传统医药类别,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

“廖家木雕”以传统美术类别,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3

四川省非遗代表性项目曾氏理筋整骨法始于清末民初、形于新中国、兴于世纪之交,历经五代传承,已逾百年历史。曾氏理筋整骨法在传统中医骨伤手法的基础上,结合川西盆地特殊的潮湿环境特征,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地域特色的骨伤疗法。

经历代传承人的创新,并辅以崇州盛产的川芎、杜仲等药材,通过调配出适合川西地理环境的筋骨伤专用药方,创新性地提出了“以治筋伤疗骨伤,以治骨伤愈筋伤”的治疗思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曾氏理筋整骨法。

4

廖家木雕起源于清代的川派建筑和家具加工技法,在成都平原的古建筑修复家具定制和工艺品制作等方面有着优秀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廖家木雕作品表现形式丰富造型凝练、刀法流畅、线条明快,善于利用木材本身的色泽、纹理,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从技法上看,廖家木雕主要为平面浮雕,兼有浅浮雕、深浮雕、圆木浮雕以及透雕、阴雕、阳雕等多种技艺,尤以线雕技法独树一帜。雕刻题材包括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社会风物、花草虫鱼等,注重神似和意境,达到神形兼备。匠人们把自己,对美学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对艺术的体会,把崇州的秀美山水与悠远时光,都融入了木雕作品中,使得廖家木雕图形图案精巧美观,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和极高的艺术价值,反映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学价值。

目前,崇州除道明竹编、怀远藤编两项国家级非遗之外,已有怀远三绝制作技艺、汤长发麻饼制作技艺、金鸡风筝扎制技艺、崇阳大曲传统酿造、元通清明会等先后进入省级非遗名录。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