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兴文世界大米博物馆探寻稻米的“前世今生”

2023-05-05 16:37:00  

红星新闻网(记者 葛泓雨)5月5日报道 春夏之交,蜀乡大地正处农忙时节。在兴文县水泸坝现代农业公园,一颗“散落”的“大米”与田间农忙的热闹比起来,显得有些“孤独”。

这“颗”占地7亩的“巨型大米”正是兴文世界大米博物馆。据介绍,兴文世界大米博物馆是四川省唯一的大米博物馆,也是我国目前仅有的3所大米博物馆之一。

博泸小学到大米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图据:兴文文旅

▲博泸小学到大米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图据:兴文文旅

传统与现代结合讲述稻米的“前世今生”

兴文世界大米博物馆的外观造型是一颗大米,分为富硒大米体验馆和世界大米博物馆两个工程。共占地7亩,建筑面积约2200平方米,总投资1600万,于2018年10月全面完工。

博物馆像极了一个探寻稻米前世今生的窗口。作为富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博物馆,兴文大米博物馆正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技术手段,讲述古今中外稻米发展。在世界大米展示区,触摸一体机、米柱灯筒、世界地图以声、光、电“联动”,不仅让游客清楚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大米,还能让游客在选择任意一种名优大米后,利用世界地图上的投影,看出其对应产地,并在一旁的屏幕上观赏对应图片、查看详细介绍。

大米博物馆再现了人类种植水稻的历史,让参观者了解更多有关大米的知识;富硒大米体验馆,展示了富硒大米的生产、储存和加工,以及对富硒大米的品质介绍。

据统计,兴文世界大米博物馆年均游客量超6.3万人次,也充分带动了水泸坝社区村相关产业的发展。

“一粒大米的前世今生”。图据:兴文文旅

▲“一粒大米的前世今生”。图据:兴文文旅

农旅教文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研学被视为“行走的课堂”,作为旅游的一种新业态,研学旅行是旅游+文化+教育融合发展的新趋势。记者了解到,依托兴文世界大米博物馆等农旅资源,当地正迎来研学游热潮。

以兴文世界大米博物馆为代表的研学基地(营地)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兴文县文化旅游与研学深度结合,创新多元化旅游发展模式。据介绍,兴文将不断探索研学发展新模式,发挥研学在农、文、旅活动中的推动作用,加快农、文、旅优势资源转化为优势产业,形成全员参与研学+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新格局,努力打造宜宾研学旅行行业标杆。

“当前,兴文县正围绕‘文旅富县’的发展思路,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天府旅游名县创建为抓手,不断完善旅游基础配套。希望博物馆用‘旅游+农业+科技’的理念,推动农旅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同时为教育领域再添一份力。”兴文县农业技术服务推广站相关负责人表示,“世界大米博物馆作为兴文县富硒大米生产的历史传承基地,也有助于前来参观的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识粮、爱粮、节粮和惜粮”的良好社会风气。”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