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与发展并进 田园与城市共美 ——蒲江深入践行公园城市最美乡村表达之道

2023-06-14 15:54:00  

红星新闻网(记者刘杰)6月14日报道 6月的成都大地,微风和煦、草木蔓发,从城市到乡村,处处活力无限、生机盎然。

时间来到2023年,成都公园城市建设已进入第五个年头,城市的每一部分都在新理念指引下发生着深刻变革。

但是,“公园城市”,绝不仅仅是在城市里多建公园那么简单。打开成都全域地图,大城市带大乡村的特点明晰,90%以上的国土面积是乡村, 20.1%的人口居住在乡村。如何实现公园、城市、乡村相互借力、和谐共生,让广大农村居民也能充分享受到公园城市建设发展成果?是这座超大型城市转型突围新征程上的重要一翼。

4月26日的第三届公园城市论坛上,蒲江县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做优公园城市乡村表达》为题做了交流分享,引发了与会代表的强烈共鸣。这座曾经偏居成都西南一隅的小县,近年来厚植绿色生态本底、力推城乡融合发展,将公园城市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公园城市乡村表达之路。

01 提质增效 充分激发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经济活力

蒲江位于成都“半小时经济生活圈”,乡村幅员面积辽阔,全域580平方公里除了森林、湖泊,就是果园、茶园,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7.04%,居全市第一,空气质量稳定达国家Ⅱ级标准,素有“绿色蒲江·天然氧吧”之誉,是全国首批、全省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中国气候宜居城市、中国天然氧吧、全省首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

“生态福地、大美小城”蒲江

△“生态福地、大美小城”蒲江

别看县小,这里的农民却很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长期稳居全市前列、处于全省高收入水平。全县拥有柑橘、茶叶、猕猴桃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建成特色水果和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达45万亩,“蒲江雀舌”“蒲江丑柑”“蒲江猕猴桃”三大地标产品价值超420亿元,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三个地理标志产品均进入全国40强的县

但是,和其他特色农业大县面临的困境一样,当前全国各地柑橘、茶叶和猕猴桃发展势头迅猛,产业“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

如何锻造“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差异化比较优势?近年来,蒲江始终围绕产业兴旺、聚焦提质增效,在全省率先提出实施 “两个替代”工程,全域全员全力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促进农产品品质不断提升。

“两个替代”效果如何?果农最有发言权。全县闻名的“柑橘村”——蒲江县鹤山街道狮子树村村民周明云说,没有实施“两个替代”前几乎都用化肥和化学农药,农资投入大;实施“两个替代”后大量使用有机肥,不仅大大降低了农资成本,柑橘的产量、品质和价格都上去了,给我们带来的实惠实在太多了。

△“两个替代”让蒲江农民的钱袋子更鼓了

△“两个替代”让蒲江农民的钱袋子更鼓了

柑橘产量提升20%以上,价格较传统种植的高出30%以上,各大超市供不应求……蒲江农产品优质优价态势正在加速形成。2023年,蒲江“两个替代”的种植面积将达20万亩,覆盖率达44%以上;预计到2026年底,全县“两个替代”覆盖率达100%;三大产业高标准建成绿色食品生产原料基地,农产品认证面积达到16万亩以上;三大地标产品品牌价值达到500亿元,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3%以上

生态有机、绿色高端,不仅成为蒲江农产品享誉国内外的金字招牌,也成为做优做强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强劲内生动力。

02 聚才引智 为公园城市乡村表达注入人才活水

公园城市需要乡村表达,乡村振兴离不开城市参与。超大城市需要青山绿水、消费场景以及农产品保障,广大农村良好的生态、沉睡的资源同样需要城市资本、人才、消费能力来盘活和唤醒,这其中首要就是人才振兴。

2012年,建筑师施国平受邀来到蒲江明月村,筹划复建明月窑事宜。没想到这一牵手会长达10年。10年间,施国平扎根蒲江的田间地头,担任明月村、铁牛村总规划师,与新村民和老村民一起,开启了一场关于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和社区营造的践行。

在施国平的影响下,一个个在各自专业领域响当当的新村民纷纷从全国各地涌来。目前铁牛村常驻新村民已达到了60余人,“候鸟”新村民多达300余人。他们大多有“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生活和创业的经历,六成以上毕业于国内外重点名校,按照各自专业组建了金融投资、规划设计、运营管理、教育公益、文化艺术、创意设计、生态农业等7家机构或组织,将自己的专业所长用于铁牛村乡村建设。

△铁牛村火上央视,被誉为“中国自古以来的乡村样板”

△铁牛村火上央视,被誉为“中国自古以来的乡村样板”

在新村民的示范下,各种艺术培训、村民画展、服装设计、组织合唱团、表演舞台剧等活动频频举办;蒲江生态丑桔产业的第一美好品牌“阿柑青年”“铁牛妈妈的餐厅”、丑美生活馆、牛人节,未来乡村生活节……这些铁牛村专属名片正在逐步擦亮、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如今,明月村已从昔日的贫困村变为“明星村”,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四川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并入选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社区。而铁牛村也已成为四川省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成都市唯一的未来乡村公园社区,央视《山水间的家》蒲江铁牛村篇在CCTV1播出,收视点击量超8亿次。

施国平的故事是蒲江持续引进和培育乡村振兴人才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蒲江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人才聚集行动,柔性引入150余名海归、北上广“新村民”扎根乡村,成功引入“明月国际陶艺村”等文创旅游项目100余个,2022年3月,更是在全市率先启动乡村振兴首席顾问招才引智活动助力乡村建设

不久前,蒲江还正式启动了“明月村文学艺术驻留计划项目”,为不同领域的文艺创作者、文艺青年搭建乡村艺术实践的合作平台,并给予一系列资助,让文化艺术在更广阔的舞台上赋能乡村振兴,实现“产业聚人才、人才兴产业”的双循环、双提升。

△乡村不仅是城里人的“诗与远方”,更是筑梦圆梦的广阔舞台

△乡村不仅是城里人的“诗与远方”,更是筑梦圆梦的广阔舞台

除了引进,蒲江还在大力培育更多的新型农业职业经理人,积极开展木匠、漆匠、篾匠等“蒲江工匠”评选活动,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下乡就业创业,持续为乡村注入人才活水。

一个引才聚才、育才养才、助才用才的乡村振兴人才优质生态圈正在蒲江蓬勃生长。

03场景营造 生动诠释公园城市多样乡村表达

公园城市的乡村应该是什么样?

可以是诗情画意的:初夏时节,步入蒲江县成佳镇麟凤村,沿途茶香沁人心脾,上万朵蓝色绣球花盛放,“茶海花田、茶海花径”的大地景观格外迷人。川西民居风格的集中居住区内,绿道串联民宿餐厅,游客和村民来来往往,欢声笑语荡漾在每个角落……

△如今的麟凤村,既有乡村的田园景观,也有城市的现代化配套

△如今的麟凤村,既有乡村的田园景观,也有城市的现代化配套

可以是自在闲逸的:5月这个周末,明月村的“明月集”正在悠闲上演,草木染色的织物在阳光和清风中起伏飘荡,层层叠叠的蒲草编织藏着最为朴拙的智慧,来自乡土的当季农作物给舌尖带来丰盈绵长的滋味,一杯初夏的茶也足以令人微醺……

可以是野趣和科普兼备的:5月的甘溪镇藕塘村,柑橘花香弥漫,秧苗碧绿苍翠,农事体验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在乌木泥里插秧,从来没听说过,不仅有趣,还增长了见识呢。”更令游客惊喜的,还有村里新营造的一系列“创意景观”——废弃树枝变身精美墙饰、烂木板变身精美装饰画、废弃泥砖变身景观墙、废旧轮胎变身多彩花盆……

还可以是青春动感的:3月24日,2023中国·成都天府绿道国际自行车车迷健身节(青蒲站)在成佳镇激情开赛,这一赛事已在蒲江连续举办了10届。2000余位骑行爱好者穿梭在茶山竹海、松林田野间,尽享不一样的乡野新体验……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蒲江,探索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绝不仅仅是在乡村简单的多造景、多植树,而是将公园城市理念引入乡村,营造可进入、可感知、可参与、可欣赏、可消费的多元场景,将乡村变成城市最大最美的公园。

△环境美了,游客来了,村民的笑容也更多了

△环境美了,游客来了,村民的笑容也更多了

一场生态资源向新业态、新场景、新消费转化的实践正在蒲江加速推进——在全省率先实现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全覆盖,开展“最美村庄”系列打造,启动城乡环境提升“百千万工程”,推动产区变景区、果园变公园、农耕变体验……云顶水乡、花开麟凤、铁牛水乡等一大批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样板在蒲江不断涌现,明月国际陶艺村入围联合国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全县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收入、旅游业增加值连续三年增幅超过75%,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入围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

04 价值转化 探索公园城市乡村表达更多可能、更大未来

公园、城市、乡村如何和谐共生发展,是一项具有无限创造力的巨大课题。在蒲江,做优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更多“首创”,正在深入践行中。

位于蒲江县成佳镇的成佳郊野总部示范片区暨蒲江(国际)田园生态商务区,依托蒲江绿色生态这一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作为总部型平台企业落户乡村建立总部商务、科创中心的承载地,正在全力打造多功能、复合型、无边界新型产业社区、未来科技企业卫星办公室和郊野第二总部,目前已储备在谈企业近300家,完成注册企业400余家,更成为全市首批24个“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和未来公园社区之一。

△成佳郊野总部示范片区效果图

△成佳郊野总部示范片区效果图

今年1月,蒲江党政代表团奔赴重庆,与猪八戒股份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八戒(成都蒲江)国际乡建博览园”项目将入驻蒲江田园商务区,结合“八戒(蒲江)产业创新服务中心”和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将在蒲江打造新型产业综合体,全力助推蒲江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

△八戒(成都蒲江)国际乡建博览园规划鸟瞰效果图

△八戒(成都蒲江)国际乡建博览园规划鸟瞰效果图

田园生态商务区由蒲江首创绝非偶然。

从城市看,超大城市中心城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进一步疏解城市功能,打破圈层结构,重塑城市形态是践行公园城市建设的迫切需求;

从乡村看,随着城乡二元结构被逐步打破,乡村生态价值日益凸显,正由功能单一、脱离城市的边缘地带,转变为承接城区功能、延伸城市形态的广阔腹地。

某种意义上说,田园国际商务区正是蒲江瞄准世界城市化和新经济发展趋势,在更高层面、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开展的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积极探索。

“绿色与发展并进,田园与城市共美”,是如今蒲江乡村最真实的写照。围绕“一个目标、三条主线、八大行动”总体思路和宜居宜业宜创宜游的“生态福地、大美小城”发展目标,城乡新型基础设施短板正在加快补齐,公共服务配套也来到了村民家门口。全县实现硬化路“村村通”和全域“公交通”,获评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城乡居民自来水覆盖率达100%,农民集中居住区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100%,全域天然气普及率达90%,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均保持在全市前列,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98%,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在农村就能享受和城市一样的基础设施和公服配套,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

城与乡从来都不是截然分割的个体。进入21世纪,乡村与城市两种不同的文明形态不断被认识、被重构,“城市与乡村界限日渐模糊,农业活动与非农业活动紧密联系”的新型城市化越来越流行(加拿大学者麦吉将之命名为Desakota模式),瑞士高度重视自然环境美化和乡村基础设施完善,使农村与周边环境协调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的休闲娱乐和户外旅行之地;法国普罗旺斯不断放大薰衣草品牌形象,大力发展农业观光体验游,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代名词,“已经和香榭丽舍一样成为法国最令人神往的目的地”;日本“绿色硅谷”神山町启动“乡土远程办公”计划,一大批风投企业、工程师和创意工作者纷纷选择落脚于此,以高科技点亮乡村……

蒲江持续做优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不懈探索,不仅有对国内外先发城市经验的借鉴学习,更是在乡村振兴战略、公园城市理念的双重指引下,立足自身实际,以极富生态、生产、生活、生命之美交织相融、同频共振,徐徐展现出了一幅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最美画卷。(来源:蒲江县委宣传部)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