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情深至崇州!

2023-07-24 08:56:00  

长安三万里,火了!

儿时“背过”的李白、杜甫、高适

又重新出现在了大家的朋友圈中

所以,有一个故事必须要讲——

那是,三万里之外的情深······

01

那是李白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李白

那是高适呀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高适

那是杜甫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杜甫

那是我们儿时课本中的人物

是“长安三万里”中鲜活的角色

02

从相识到相知

李白的酒中杜甫的眼里高适的枪头

是不应结束的渊源与情缘

还好,虽然有些遗憾

但在电影之外的历史中

杜甫与高适为“三万里”写出了结尾

续写了一份情至深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就在天府之国的崇州

就在诗人笔下的蜀州

03

大唐乾元二年,也就是公元759年

高适调任川中的彭州刺史

也就在这一年

杜甫也来到了成都浣花溪边

草堂成了他的栖身之所

一年后,高适转任蜀州(今崇州)刺史

两人之间的诗信往来更加频繁

04

蜀州是杜甫常来的游玩之地

这里有好友更有风景

有知己更有诗意

也就在蜀州东门外的梅林中

杜甫写下了“古今咏梅第一诗”

05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东阁红梅

06

据说,这首诗是杜甫游览蜀州

与同在此地的诗人裴迪

一起和诗表达友情所创作

蜀州的山水慰藉了杜甫的疲惫

也成就了“三万里”的另一段情缘

08

公元761年

高适在崇州罨画池畔写下

《人日寄杜二拾遗》

表达对杜甫的思念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这其中的那份思念

令人感受到情感的真切

一路走来,三万里路

蜀州成就了伟大的见证

罨画池博物馆

08

而因种种原因

杜甫并没有像往常一样

以诗回应高适

三年后高适离开了蜀州

同年杜甫也迁往重庆奉节

看似“三万里”的缘分已尽

蜀州已成两人共同的过往

然而,情深往往显得平淡

09

公元770年

收到高适来自蜀州的问候十年后

杜甫于湖湘重读此诗

而高适早已亡故

李白也已去世

杜甫感世伤怀

写下了《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

以寄托哀思

10

自蒙蜀州人日作,不意清诗久零落

今晨散帙眼忽开,迸泪幽吟事如昨

呜呼壮士多慷慨,合沓高名动寥廓

叹我凄凄求友篇,感时郁郁匡君略

锦里春光空烂熳,瑶墀侍臣已冥莫

潇湘水国傍鼋鼍,鄠杜秋天失雕鹗

东西南北更谁论,白首扁舟病独存

遥拱北辰缠寇盗,欲倾东海洗乾坤

边塞西蕃最充斥,衣冠南渡多崩奔

鼓瑟至今悲帝子,曳裾何处觅王门

文章曹植波澜阔,服食刘安德业尊

长笛谁能乱愁思,昭州词翰与招魂

至此,“三万里”有了最真情的诠释

情至深处,超越时光

几个月后的小舟上,杜甫去世

11

12

如今,在崇州唐人街主题街区

崇州人修建了“杜公堂”和“高公堂”

纪念杜甫和高适的友谊

小院彼此间相对而立

像极了两个久别的老友

重逢后的那刻动情

唐人街·相府花园

13

14

“高适”坐在院里

“杜甫”站在屋前

一起走过大唐最好时代

又相逢在蜀州这方水土

15

16

这里还有一座尚友阁

同样是纪念杜高两位诗人

蜀州是他们人生中的共同记忆

如今也成为崇州最浪漫的往事

18

17

走进高公堂的屋内

简单的陈设满是盛唐的印记

墙角的盔甲在文墨之中格外显眼

这是高适作为“边塞诗人”

最显著的一个特征

19

走进诗人的生活

走入高适与杜甫的故事

感受长安三万里的续章

穿越到蜀州的时光岁月

20

长安三万里,情至深处在崇州

故事的结局算不算圆满

却足以为这段故事

画上一个有着无数“如果”的句号

21

看完了大屏幕上的长安三万里

一起来崇州打次卡吧

逛逛主角高适写诗的罨画池

看看杜甫喜爱的风景

感受那最深情的主题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