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名家与孩子们共绘“烟火里的幸福成都”
红星新闻网(记者 张美璐 )11月22日报道 欣赏国画作品《成都十二月市》,感受千余年来老成都人市井生活;勾勒成都市花“芙蓉花”,共绘芙蓉花开满成都的美好景象……11月22日,成都市文联2023年“天府文艺名家讲坛”活动走进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分校,活动邀请文艺志愿者、成都市文联副主席、成都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陈志才,带领大家赏析国画作品《成都十二月市》,感受烟火成都的幸福长卷。
本次活动由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成都市文艺发展服务中心、成都文艺志愿者协会、成都市美术家协会、成都志愿者网(文明兴蓉)、红星新闻网承办。
品《成都十二月市》 感受烟火成都
“成都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从汉晋之际的‘天下谓之天府’,到唐代和扬州并称‘扬一益二’,再到宋代的‘蜀地膏腴 亩千金’。商品经济高度发达,也就催生了‘十二月市’。”课堂上,陈志才向同学们介绍“成都十二月市”出现的背景,他告诉大家,成都十二月市不仅是成都商贾繁盛的标志,更是千余年来老成都人市井生活的表征,表现了烟火成都的真实写照。
那么成都十二月市具体指的是什么呢?陈志才现场向同学们展示了精美国画作品《成都十二月市》,作品由12幅画组成,每一幅代表一种集市,再现了北宋赵抃在《成都古今集记》中记载的“成都十二月市”:正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七宝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
“在画面布局上,我们参照大量历史资料,综合了唐、宋、明三个时期的特点,不仅要展现古时闹热的市集风俗和市井生活,又在细节处体现浓郁成都元素。如市花‘芙蓉花’、市树“银杏叶”以及杜甫草堂、薛涛井、散花楼、望江亭等传统文化地标,都巧妙融入在画作之中。” 课堂上,陈志才与同学们分享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并带大家一起赏析画面中的成都元素。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太奇妙了!今天听了陈老师的分享,还了解了艺术创作背后的艰辛与不易,也激励了我要勤奋踏实,认真学习传统文化。”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分校七年级六班刘俊贤表示。
画成都市花“芙蓉花” 传承天府文化
“同学们知道咱们成都的市花是什么吗?”“芙蓉花!”课堂上,陈志才提笔开始进行创作,面对面教孩子们一起画成都市花“芙蓉花”。1000多年前,芙蓉花种遍成都全城,每到秋季,芙蓉花开,满城锦绣,花香四溢。成都也有了一个别称,芙蓉城,简称“蓉城”。
“芙蓉花一般是先画花,再画叶子也叶杆,但最难的画花的部分……”陈志才一边画一边耐心地给同学们讲解要领:“芙蓉花最大的特点是花瓣上有明显的纹络,勾花瓣的纹络是芙蓉花造型的关键,然后别忘了为花瓣点上花蕊……”在陈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纷纷画起来,他们笔下的芙蓉花,又多了一分俏皮活泼。
“这是我第一次画芙蓉花,感觉很不一样,对成都的美又有了新的认识。”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分校七年级八班杨佳怡表示。“文艺名家进校园,让同学们更直观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进了大家对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的热爱。”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分校川美术教师熊琴表示,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走进校园。
“作为文艺志愿者,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把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青少年心中,继续创作更多的精品作品,以艺术笔触,共同描绘成都的万千气象。”文艺志愿者、成都市文联副主席、成都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陈志才表示。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