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构建“12115”工作机制 推进新时代人民建议征集行稳致远
四川金堂高度重视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着力构建“12115”工作机制,及时回应人民群众诉求,办实事、解民忧,让人民群众可感可及、见到实效,充分发挥人民建议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心方面的独特作用。
打造“金语良言”“1”个品牌。通过打造渠道畅通、机制完善、多元参与的人民建议征集品牌,着力提升群众广泛参与度,切实维护好人民利益,推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如,策划“金语良言”征集系列活动,通过开展专题征集、结合大型活动等提高品牌知名度。
采取线上+线下“2”种方式。线上征集除通过现有平台和网络转办应用之外,重点建设“民意通”人民建议网络征集平台,通过扫码方式填报,实现建议在线提交、系统智能分析、线上查询评价、实时精准奖励的数字化闭环管理。如,赵镇街道中河路社区、竹篙镇常乐社区、栖贤街道川福号社区等依托“爱邻(20)议事日”,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又新镇红缘村开展院落公约意见建议征集,聚众智,共建共议筑和谐。线下征集依托各级党群服务阵地、行业商会协会、“两企三新”、社会人才机构和信访接待点等,分别按照“五个一”“七个一”标准化建设“1+16+N”阵地矩阵。如,金堂县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正在完善实施方案;五凤镇、转龙镇的示范性征集站点正在建设装修中,后续将投入运营,全面征集人民建议。
建设“1”个专家智库。与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省内重点高校开展校地合作,通过智库建设联合开展征集工作理论研究、疑难特殊事项会审,提升建议征集专业性、精准性和实用性。如,与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签署结对共建战略合作协议,共建金堂县社会工作智囊团,共建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深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合作,共建特色项目等方面,以高校智库赋能社会工作。
选聘“1”批特约建议人队伍。在社会人士、知名专家学者、“两代表一委员”、基层一线干部群众、行业商会协会、“两企三新”等选聘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人员,建立100余人的特约建议人队伍。如,在金堂县“金‘新’向党 ‘会’聚一堂”行动启动仪式聘请数名特约建议人,并颁发聘书。
建立“5”步闭环工作法。征集。采用“线上+线下”双向征集工作机制,线上通过“民意通”扫码填报,线下建立人民建议征集点,确保人民建议征集渠道的畅通和广泛覆盖。办理。对征集到的人民建议分类整理,明确人民建议承办单位,对需跨部门办理的,明确牵头单位,加强对征集意见建议的分析研判,及时办理回应。反馈。对收到的人民建议,及时将人民建议的办理情况向群众进行反馈,推动建议早沟通、早推动、早落实、早见效,增强群众的参与感和满意度。转化。对人民建议中确定为成果转化类的建议,提出科学合理的转化运用方案,及时转化成决策、政策及惠民举措。督办、加强对各单位人民建议工作开展情况、建议办理情况、与建议人沟通情况的督办,定期梳理形成人民建议专报,向县委报告,真正将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行动。
金堂县将把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同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扎实做好凝聚服务群众等工作同思考、同谋划,提升“金语良言”品牌影响力,加强人民建议征集阵地建设,发挥好特约建议人队伍作用,畅通“线上+线下”建议征集渠道。重点在建议落地见效上下功夫,用心用情办理群众建议,积极采纳转化群众真知灼见,不断提升人民建议征集的“参与度”、“能见度”和“有效转化度”。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