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破纪录!“哪吒”何以“炼”就?

2025-02-17 08:37:29  

观众观看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

哪吒,一个脚踩风火轮、手持乾坤圈、腰缠混天绫的3岁孩童,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神话人物,在2025年新春伊始,频创神话。

从2月7日登顶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到2月13日票房突破百亿元,再到2月15日票房突破110亿元排名全球票房榜第11位,电影《哪吒2》实现了我国电影史上的历史性突破,现象级票房更带来一连串文化冲击波。

《哪吒2》风靡全球的背后,凝聚着4000余人主创、近140家中国动画公司、2000个日日夜夜的创意和心血。以导演饺子为代表的创作团队拧成一股绳,创出一条路,展现着中国国产动画的“新势力”。

从“我命由我不由天”,到“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台词道出的,是电影创作的文化自信,彰显中国人勇敢、无畏的精神力量。

“哪吒”何以“炼”就?

根植传统

中国的故事该由中国人自己讲

银幕上,哪吒系列故事让人耳目一新;银幕外,哪吒这一文化现象的讨论持续热烈。电影长达两个半小时,却始终扣人心弦。许多观众都有疑问:这样的“哪吒”到底是如何诞生的?

多次走近《哪吒2》制作团队,记者感悟到,这不是攀登一两座高峰,而是攀登无尽的山脉。

“所有的创作都不是空中楼阁,需要扎根于自己身处的环境和土壤,汲取养分。”导演饺子说,“文学经典是动画电影最大的文化IP,应该成为创作的故事宝库和灵感来源。”

“哪吒”电影创造的神话背后,正是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

应运而生的《哪吒2》,多元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

历史在“说话”——

虽然《哪吒2》的故事相比于大家熟知的“哪吒闹海”有了较大改编,但主要人物和情节均来自经典作品。片中石矶娘娘等角色来源《封神演义》,海夜叉、敖丙版哪吒形象均使用诸多《哪吒闹海》的经典元素。

文化在“说话”——

哪吒的服饰造型、太乙真人的法宝、海底龙宫的建筑风格、昆仑仙境的场景设计等,处处都彰显出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侗族大歌、唢呐、呼麦、大三弦、埙……丰富的民族乐器为影片配乐添彩。

文物在“说话”——

片中“结界兽”形象,来源于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的青铜人像;法器天元鼎、石矶娘娘的铜镜纹饰带有青铜时代的古朴神秘感……

“在影片创作过程中,融入了大量的四川元素,让观众印象深刻。”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总裁、电影制片人刘文章介绍,这样的改编,让角色更生动有趣,也让观众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细品《哪吒2》的精神内核,不仅展现了文化的传承,也代表了一种精神的延续。

“春节看哪吒,是独属于中国人的仪式感”“哪吒的故事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就是因为他有着打破世俗偏见的反叛精神”……互联网上,观众一字一句,分享自己的观影感受。

从“我命由我不由天”口号,到“若天地不容,我便扭转这乾坤!”的呐喊,哪吒所代表的追求自我、独立自主的精神品质和文化符号,在影片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升华。

事实证明,越是植根文化的经典,就越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紧扣时代

传统神话要讲出新意

一路走来,哪吒每一次“重生”,都是在时代变迁中讲述“中国故事”。这一文化形象历久弥新的背后是坚持守正创新,这是传统文化旺盛生命力的缩影,也是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生动案例。

这是一群为了动画同向奔赴的“追梦人”。

《哪吒2》的制作,集合了近140家动画公司、4000余名工作人员。参与其中的创作者形容,中国动画人闻声而动,就像是参加动画界的奥运会,使出“十八般武艺”,力争拿下心目中的那块“金牌”。

——更精彩的视听,呈现震撼人心的观影体验。

从制作层面看,《哪吒2》展现出我国动画的新高度:“科技+文化”的硬核基因。

记者采访了解到,片中场面宏大的“洪流对战”,因制作难度大、工期紧张,主创团队曾犹豫能否把海妖身上的锁链去掉,或者换成若隐若现、时隐时现的方式。“但锁链对海妖的束缚与影片主题息息相关,在这上面我们不能退步。”刘文章说。

“技术上的突破,不仅体现在视觉效果提升,更在于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有机结合。”四川传媒学院数字媒体与创意设计学院教授黄丹红举例,莲藕肉身塑造的场景中,荷花与荷叶的东方美学气息通过3D技术得以生动呈现。这种融合不仅提升影片艺术价值,也为中国动画电影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更新颖的形象,让故事表达深入人心。

影片中,哪吒的“烟熏妆”、小动作,乃至口中的打油诗等,很快吸引了一批青少年“粉丝”;太乙真人被设计为一位会说四川方言、带有喜剧色彩的角色;土拨鼠、虾兵蟹将等形象同样丰富多彩。

为了保证人物形象准确、画面细节完整,全片70%以上的戏份,饺子都自己演过一遍。经过导演的演绎,动画师能更精准地捕捉表演的层次感。

——更丰沛的情感,引发观众广泛共情共鸣。

一位天性顽劣的混世魔王,成长为保护陈塘关百姓挺身而出的英雄,哪吒发生这种转变的驱动力是什么?

透过故事情节可以发现,影片给出的答案是亲情的力量。

不同于《封神演义》和《哪吒闹海》,《哪吒之魔童闹海》把李靖和殷夫人刻画为一对严父慈母的形象。影片尾段,殷夫人用自己的牺牲帮助哪吒重生,更是成为哪吒性格转变的关键因素。

开启未来

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IP“火起来”

2月14日,《哪吒2》正式在北美地区上映,仅预售票房就超过近20年华语片首周末票房纪录。许多观影者称赞,精彩程度超出想象。

这不仅是中国电影的远行,更是中华文化的又一次“出海”。跳出国内视野,《哪吒2》正向世界观众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好IP的培育需要好的土壤。

十多年前,饺子在成都开了一家叫“饺克力”的动画工作室。最开始只有几名工作人员,蜗居在一个很小的办公室里面。当团队来到成都数字新媒体创新孵化基地,基地给了一些房租减免、业务对接的帮扶措施,帮助工作室成长。

成都数字新媒体创新孵化基地负责人金泓宇介绍,当时,“饺克力”工作室承接了武侯祠大庙会数字化项目,完成杜甫草堂等文化地标的动画宣传片等。团队逐步扩大成长,后改名叫可可豆。团队人多了,就搬到成都高新区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那里产业链更聚集,条件更好,大家更能专心创作。

以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为坐标,《哪吒2》制作链上的关键企业大多分布在百米范围内:可可豆动画负责出品制作,墨境天合专攻视觉特效,千鸟动画负责美术设计,星阅辰石承担动态分镜系统,这种地理集聚也催生了“硬盘直传”的高效协作模式,串联起动画产业链的上下游。

哪吒电影的出彩,让中国电影市场底气更足。

哪吒电影的出海,让中华文化的传播勇气更盛。

《长安三万里》召唤国人文化血脉中流淌的诗歌基因,《黑神话:悟空》以古典神话为基底让玩家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魅力,《哪吒》系列电影巧妙融入三星堆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哪吒”脚踏风火轮冲出国门,“悟空”挥动千钧棒走向世界,它们所承载的不仅是角色的命运转折,更是一个古老文明在数字时代的旺盛生命力。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从《哪吒2》开启新的出发!我们期待,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IP“火起来”,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