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高地、现代化品质城区
美丽的东安湖公园。 邓小峰 摄
成都经开科技产业孵化园内某企业员工正在做实验。
正式上市仅10天,领克Z20迎来第10000台下线。
2月的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春意悄然浸润,空气中弥漫着勃勃生机。驱车沿蜀都大道一路向东,便来到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
走进产业园区,一汽-大众、一汽丰田、沃尔沃等整车制造企业星罗棋布,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等新能源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展现出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工厂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工人们专注而忙碌,机器的轰鸣声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乐章。
作为全省、全市工业化主战场,当前,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认真贯彻落实成都市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以“立园满园”行动为抓手,聚力优支撑、兴产业、重赋能、强聚集,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努力开创园区发展新局面,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高地、现代化品质城区。
精准招商
优质项目“立”起来
在位于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的中创新航成都基地项目现场,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生产线上一片繁忙。作为成都市重大产业化项目,中创新航从签约到开工仅用时3个月,刷新了“龙泉驿速度”。
“立园”先“立项目”。龙泉驿区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立园满园”行动的“头号工程”,围绕汽车、航天等主导产业,精准绘制产业链图谱,制定招商路线图,开展靶向招商、以商招商。2024年,新签约引进产业化项目44个,总投资超676亿元,为产业园区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1月9日,四川振兴电子信息智慧产业园开园仪式在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举行,该园区由四川振兴集团旗下四川振兴产业园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占地面积130亩,总投资约15亿元,重点围绕汽车电子、智能物联网、智能装备等优势产业,打造功能完善、绿色低碳的智慧园区。目前,园区已落地旭光科技、华盛新显、深圳氢翔科技及昊普环保等多家“专精特新”企业,开园即招商入驻70%以上,全面达产后,园区预计实现年产值超30亿元,税收贡献不低于1.5亿元。
开园当天,成都经开区汽车电子产业联盟筹建工作启动仪式也同步举行,未来将进一步整合汽车电子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搭建开放、合作、共赢的平台,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同日,位于园区内的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宣布龙泉驿基地开业。
此外,在西部氢能产业园,一批氢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正在加速集聚。园区依托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汽车产业基础,以氢能制储运加用企业和氢燃料汽车的电堆系统、整车生产、关键零部件生产为核心,以智能制造、智能网联、电动汽车为重点,致力于打造涵盖科研、成果孵化转化、中试生产、检测测试、规模生产等全产业链的载体空间。
立园,核心是特色。当前,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正进一步突出特色、优质、创新的产业向园区集聚、优质企业向园区集中,深入开展“镇园之宝”和重点企业梯次培优行动,支持重点工业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增长潜力型企业,整合产业链生态资源,力拓国内外市场,加快向百亿、千亿晋阶。
优化服务
企业发展“跑”起来
“我们公司今年计划新增投资3亿元,用于扩大产能,推进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所以在人员招聘和贷款融资方面有较大需求。”2月8日,在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工业领域“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新春座谈会上,四川环球绝缘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抛出需求。
龙泉驿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当即表示:“人员招聘需求我们马上推送到区内职业院校和人力资源公司,同时也会借助人社部门线上线下招聘渠道发布信息,尽快解决。融资方面,我们会对接区内银行争取匹配‘壮大贷’‘技改贷’等产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作为经济发展的“压舱石”“稳定器”,工业经济“开门红”是实现经济稳步开局的重要引擎和有力保障。今年以来,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扎实落实一季度工业经济“开门红”部署要求,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全覆盖走访、链主链属企业新春座谈等活动,向企业宣讲政策、为企业排忧解难,鼓励企业开足马力抓生产、争分夺秒抢订单,全力冲刺“开门红”。
“从项目签约到投产,政府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务,让我们倍感温暖。”成都斜杠广场直播生态基地负责人感慨道。该基地入驻成都经开区后,园区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帮助企业解决用工、客户对接等难题,助力基地快速开园投产。
在成都经开科技产业孵化园内,一批初创企业正在茁壮成长。园区为入驻企业提供办公场地、创业指导、投融资对接等一站式服务,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龙泉驿区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立园满园’行动的重要抓手,今年将持续开展‘进解优促’工作,强化用户思维和闭环管理,实现‘收集—办理—反馈—问效’园区企业诉求全生命周期管理。”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还将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上门服务”,为园区重大项目开辟环评、能评、文勘、应急管理等绿色通道,提高园区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同时,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探索推行“综合查一次”试点改革,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干扰。全方位宣传解读各级惠企政策措施,实行政策兑现限时审批、免申即享和易申快享,减轻企业感受“温差”。
完善配套
产业生态“优”起来
夜幕降临,位于汽车智创活力港的星光绿道灯火通明,市民或散步休闲、或运动健身,享受着惬意的时光。这条串联起多个产业园区和居民区的绿道不仅提升了城市品质,也为园区企业员工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产业园区不仅要“立”起来,更要“优”起来。龙泉驿区坚持产城融合、职住平衡,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人才公寓、商业综合体、学校医院等,打造“15分钟生活圈”,提升园区综合承载力和吸引力,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据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该区强化园区公共服务供给,新建成学校6所、新增学位7770个,市级名校集团覆盖学校增至15所,区一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市紧急医学救援中心、区中医院发热门诊等6个医卫项目建成投运。同时加快完善园区市政设施,全区20条市政道路、两条“断头路”建成通车,19个交通堵点治理见效,十陵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全区电网安全承载能力达170万千瓦,新建5G基站537个,5G网络覆盖率99%。
“2025年,我们还将实施‘一楼一策’盘活提质存量工业楼宇,加快打造一批‘创新大楼’‘转化大楼’‘制造大楼’。积极发展‘源网荷储’和多能互补,全力保障园区电力安全稳定供应。”该负责人表示,将加快实施园区生产服务、生活配套、生态环境等园区配套补短提质,提升园区产城融合度和生活便利度。
一个个优质项目落地生根,一家家创新企业茁壮成长,一座座产业园区活力迸发……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正以“立园满园”行动为抓手,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激发产业发展新活力,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文/李柯雨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