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成都市两会|非遗+时尚 构建“人文时尚+”生态链
红星新闻网(记者 李慧颖)2月27日报道 2025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强化蜀锦、蜀绣等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那么非遗如何创新,焕发生机?市政协委员、成都市国际时尚联合会主席唐岚以“时尚”破题,解锁非遗焕新新动能。
产业发展提到“新”,大家总会先想到前沿科技。但在唐岚看来“新”绝非局限于科技领域,“你看我这个胸针,加入了成都标志性的银杏叶元素,还用了传统的盘扣和银掐丝非遗技艺,这就是将传统与时尚创新结合的尝试。还有我们设计的时尚商务衬衫,融入了熊猫、三星堆纹样等元素,既实用又充满时尚感。”在唐岚看来,创新源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在各个领域。“在时尚产业,从产品的更新迭代、颜值提升,到商业模式的创新,再到与时尚科技的融合,都是创新的体现。”
“发展时尚产业带来的不仅仅是消费市场的表象呈现,而是这个行业自上而下的完整链式发展。”唐岚提到了关于成都打造“全球人文时尚之都”战略的建议。唐岚认为,近年来,依托成都国际时尚周等具有全球影响力,形成了“时尚+人文+科技+消费”的独特生态链。当前,全球时尚产业正经历“东方美学复兴”与“可持续创新”的浪潮,成都亟需抓住机遇,以“人文时尚”为核心,拿出超常决心、超常举措、超常力度,构建具有全球辨识度和产业吸引力的城市品牌,“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主引擎,利用时尚消费高光市场,引入并培育时尚品牌和人才,让成都成为全球时尚创意者向往的‘灵感之城’,看到成都强势创新活力,让世界通过时尚读懂中国。”
唐岚建议,充分挖掘成都文化时尚元素,构建“人文时尚+”创新生态体系。“例如设立天府时尚创业基金支持中国传统文化、非遗技艺与时尚设计的跨界融合项目,鼓励开发有着成都基因的潮玩、奢侈品、元宇宙场景平台等新消费产品。”还包括推动时尚科技实验室建设,“联合电子科大、川大等高校及华为、腾讯等企业,研发3D虚拟时装、AI数字转化工具、可持续材料等前沿技术,抢占时尚科技和时尚科技场景制高点。”希望用在地文化符号、文化IP推动,打开消费市场的同时,吸引更多经济伙伴。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