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武侯区:全面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绘就高质量教育发展新画卷

2025-03-11 11:10:00  

成都市棕北中学学生在学校专用创客教室里做实验。

□冉凤现 崔金涛 (图片由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提供)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

今年春季学期,成都市武侯区的校园里惊喜连连:成都市龙江路小学中粮祥云分校、成都市棕北中学、四川省成都市第十二中学入选全市首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试点校;大家还发现,现象级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申小豹”的配音演员就是成都市武侯区领川外国语学校的一名初二学生……

而在50公里外的金堂县,武侯区助推全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举措不断延伸。通过深化教育区域联盟,由成都市龙江路小学教育集团领办的金堂县淮口实验小学、成都市玉林小学教育集团领办的金堂县瑞光小学翻开了崭新的一页,金堂学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武侯区的优质教育资源。

近年来,成都市武侯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强区之本、兴区之要,以高标准教育规划布局为引领、以高水平改革创新为驱动、以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以高品质立德树人为根本,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高标准规划布局 全力保障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24年,成都市武侯区积极适应学龄人口变化情况,科学规划调整学校布局,实施新建一批、改扩建一批、撤并一批“学校攻坚行动”,有效满足群众对“公办学位”的需求。全区高标准开办6所新建中小学、幼儿园,新增学位6990个。

武侯区坚持“品牌引进来、资源走出去”策略。去年,引入成都七中、成都石室中学领办四川省成都市墨池书院中学、成都石室锦官中学,推动成都市金花中学、成都市金兴北路小学等5所学校加入成都市棕北中学、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等名校集团,带动薄弱学校提档升级;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成都市龙江路小学、成都市玉林小学、成都西川中学分别在双流、新都、金堂领办新学校,集团化办学助力全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效果进一步凸显。

近年来,为全力保障适龄儿童就学,武侯区坚持高位推动,依托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教育督导委员会工作领导小组,在增加学位、提升质量、优化队伍等方面全面施策。同时,该区相继出台《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成都市武侯区名校集团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从顶层设计层面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保驾护航。

坚持教育优先。近年来,武侯区持续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完善教育设施设备、搭建智慧教育平台、提高教师收入等均得到有效保障。为应对区域学龄儿童数量的持续增长,通过建设新校、重建旧校、更新校区等方式,高品质打造区域学校。近5年来,武侯区新建投用28所学校,新增学位2.5万个。以“名校领新校”“强校带弱校”等办学模式,统筹区内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成都市棕北中学、四川大学附属中学等优质品牌学校领办新建学校,带动培育23所市新优质学校,助推43所学校高质量发展。

2025年,武侯区将着力实施优质均衡学位增量、有机更新、名校扩面、合作共享“四大工程”,强化优质均衡保障、提升品质,并联动重庆市沙坪坝区协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共建共享。

高水平改革创新 “三区建设”持续激发办学活力

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一系列成绩取得的背后,离不开武侯教育“敢为人先”的探索创新。

近年来,成都市武侯区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从破解“多子女入园困局”到推进“名校集团化”,从创新“两自一包”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到成立“武侯家长学校”,从探索智慧教育到构建中小学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一系列改革举措切实破解民生痛点、激发办学活力、提升教育质量,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24年,武侯区聚焦教育转型攻坚,推动“三区建设”。推动“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走深走实,不断完善顶层设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动态监测与智能决策系统建设”获评2024成都教育年度十大民生实事,并作为全国唯一的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代表在全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交流活动上作经验交流,2所学校获评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推动“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有力有效,全域开展“科学家进校园”等系列活动800余场次,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联合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推动“全国协同育人实验区”延展延伸,举办“武侯家长学堂”公益讲座21期,培育首批“种子家长”50名,培养家庭教育指导教师98名;强化医教协同,实施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项目,完善心理健康筛查、预警和干预机制,面向教师、家长等群体开展各类专题心理健康培训72场。

今年,武侯区将紧紧围绕激发教育事业发展活力,秉承改革思路,在关键环节发力,奋力推进“三区建设”。围绕“拔尖创新”推进科学教育实验区,以科教融合为主题主线,坚持“大学+中小学”“教育链+创新链”一体化培养,深化与高校的合作,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围绕“资源共享”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创新打造区域协同育人“教联体”,加快培育家庭教育种子教师;围绕“赋能增效”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区,抢抓“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机遇,加快智慧教育建设步伐。

高品质立德树人 “优教武侯”美誉度不断增强

去年10月1日,成都市锦官新城小学的校园里举行了庄严的升国旗仪式。以升国旗的方式迎国庆,是这所学校坚持了19年的传统,成为武侯教育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生动实践。

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武侯区将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构建起“课堂+课外”“校内+校外”“理论+实践”校家社一体化的思政育人体系。2024年,该区共开展“红领巾爱祖国”“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五全阅读”“传统文化进校园”等主题活动1500余场,“三生立德”成为武侯德育的响亮品牌。

通过特色活动、课程建设、项目推进等方式,全面构建五育融合体系。成都市武侯区在全省率先推广“每天一节体育课”,并扎实开展“乒球护眼球 生命更‘睛’彩”特色活动,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近视率连续3年下降,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区”;全区中小学实现心理辅导室全覆盖;研制3大类别、122项区域中小学劳动教育项目清单,构建“基础课程+融合课程+活动课程”的“三课联动”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形成劳动教育主题案例32个、优质微课233节、优秀成果472份。

聚焦教师队伍建设,武侯区全力推进“诸葛优师”人才梯队,分层分类开展新进教师、骨干教师、名优教师、校(园)级干部选拔培养工作;全面提升“武侯强师”专业能力,用专业培训促进教师高效研修,构建专业培训、学历提升、跟岗研修一体化培养体系。

教育是一座城市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幸福指数的民生面孔,寄托着千家万户对美好未来的期盼。2025年,武侯区将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努力推动区域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师资队伍更具活力动力、立德树人更富显著成效,为推进武侯教育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